[发明专利]线缆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92896.4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4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杰利·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2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本发明为申请人在2008年10月31日申请的发明专利第200810175978.6号发明名称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兼容USB2.0标准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IBM、微软、NEC、Northern 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发布了1.0、1.1及2.0等版本。
上述USB 1.0、1.1、2.0版本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传输速率:(1)低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5兆比特每秒,多用于键盘和鼠标;(2)全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2兆比特每秒;(3)高速模式传输速率为480兆比特每秒。
然而,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USB 2.0的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某些电子工业的发展要求,例如,在传输音频或视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信号传输质量,传输速率往往高达1G至2G每秒(1G=1000兆比特)。电连接器领域内的另外的两类接口,如PCI-E(传输速率可达2.5G每秒)及SATA接口(传输速率可达1.5G至3.0G每秒)的传输速率已经明显超过了USB 2.0接口。
但是,PCI-E及SATA界面由于应用远远不及USB,且这两类接口的端子数量较多、体积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电子工业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提供一种体积小且传送效率高的连接器很令人期待。这种电连接器已经在2006年4月4日被美国专利第7,021,971号(后面称为971专利)所公布。下面将详细的描述该连接器。
从971专利的说明书及其图4A-6H中,我们可以发现971专利延长了现行USB插头和插座连接器的长度并延长了现行USB连接器的收容腔的厚度以用来容纳增加的端子;或者为了在插头连接器的舌板反面和插座连接器的相应部位增加端子,在最高的插座舌板下增加一个低位的舌板,因此四个USB端子可以被置于高的舌板上而增加的端子可以容置于插座连接器的低位舌板上。和标准的A型USB插座连接器相比,该插座连接器拥有高低两个舌板所以比A型USB的厚度要厚。
如971专利中图4C、4D、5C、5D、6C和6D所示,增加了8个端子。这8个附加的端子和4个USB端子全部或部分的应用于PCI-E、SATA、IEEE1394界面。能够使USB插头和插座连接器传输PCI-E、SATA、IEEE1394的信号是971专利所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少要增加8个端子。在现行的USB连接器上增加8个端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可能971专利中的实施例是增加这么多端子的一种不错的选择。正如我们上面所讨论的,插座连接器拥有两个舌板或者插头和插座连接器都增加长度的方法对于便携性和小尺寸的观点来说是不完美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成本低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第一组端子和第二组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舌板设有第一支持面,所述金属壳体与第一支持面共同形成一收容腔,所述第一组端子包括四根导电端子,且依次为电源端子、负信号端子、正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第一组端子中每一个包括一个没有弹性的接触部,所述第二组端子包括一接地端子及至少一对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的差分端子,第二组端子中每一个具有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位于第一组端子的没有弹性的接触部后面的弹性接触部,第一组端子的没有弹性的接触部与第二组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均排列于舌板上,第一组端子和第二组端子中有一组是可替换性的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绝缘本体的舌板上前后方向布置两组端子,实现高速传输信号的同时有效的减小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和图3是图1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1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图5是图2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图6是图3的部分立体组装图。
图7是图1的立体组装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28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均匀流人工湿地水体净化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气浮式分片台的顶杆升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