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联电容器装置的控制保护方法、装置与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92297.2 | 申请日: | 2011-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1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武守远;戴朝波;李锦屏;王宇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2H7/16 | 分类号: | H02H7/16;H02H3/32;H02H3/0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毛丽琴 |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电容器 装置 控制 保护 方法 系统 | ||
1.一种串联电容器装置的控制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电容器装置包括多个支路,其中所述多个支路包括电容器桥差支路与多个共有节点支路,其中在所述多个支路中的每个支路上分别设置有互为冗余的第一电流互感器和第二电流互感器,或者,在所述多个支路中除旁路断路器支路外的每个支路上分别设置有互为冗余的第一电流互感器和第二电流互感器且所述旁路断路器支路处于断开状态,该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流互感器和第二电流互感器分别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
分别在所述每个支路上,检测第一电流互感器测量的电流信号与第二电流互感器测量的电流信号之间的差值是否都在预设范围内;
若所述每个支路上的所述电流信号之间的差值都在预设范围内,则根据在所述每个支路上设置的第一电流互感器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的集合,或者,根据在所述每个支路上设置的第二电流互感器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的集合,对串联电容器装置进行电流保护;
若所述每个支路上的所述电流信号之间的差值不都在预设范围内,闭锁所述电流信号之间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支路的电流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每个支路上的所述电流信号之间的差值不都在预设范围内,还包括:
识别所述电流信号之间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支路是否包括电容器桥差支路和/或共有节点支路;
若所述电流信号之间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支路包括电容器桥差支路且还包括共有节点支路,判断在各共有节点支路上设置的第一电流互感器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之和,以及在各共有节点支路上设置的第二电流互感器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之和,是否分别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若所述各共有节点支路上设置的第一电流互感器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之和,与第二电流互感器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之和,均不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闭锁所述电流信号之间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支路的电流保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各共有节点支路上设置的第一电流互感器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之和,或者第二电流互感器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之和,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闭锁所述电容器桥差支路的电流保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电流信号之间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支路包括共有节点支路且不包括电容器桥差支路,判断在各共有节点支路上设置的第一电流互感器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之和,以及在各共有节点支路上设置的第二电流互感器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之和,是否分别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若所述各共有节点支路上设置的第一电流互感器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之和,与第二电流互感器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之和,均不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闭锁所述电流信号之间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支路的电流保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各共有节点支路上设置的第一电流互感器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之和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利用所述每个支路上设置的第一电流互感器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的集合,对串联电容器装置进行电流保护;
若所述各共有节点支路上设置的第二电流互感器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之和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利用所述每个支路上设置的第二电流互感器在同一采样时刻测量的电流信号的集合,对串联电容器装置进行电流保护。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电流信号之间的差值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支路包括电容器桥差支路且不包括共有节点支路,闭锁电容器桥差支路的电流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229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