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分流量信号采集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91216.7 | 申请日: | 201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82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雷鸣;陈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澳凯龙医疗器械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5/00 | 分类号: | G01F1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江北区北部***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信号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量信号采集器,特别是一种差分流量信号采集器。
背景技术
在血液透析治疗中超滤的测量、多液体管道的流量校正等场合,需要测量两路液体(或者流体)的流量差值,但是现在使用的流量差值测量方法是分别测量不同管道的流量值,再将两流量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流量差值。
首先,此种流量差值方法中使用了两个测量设备,流量差值是根据两个测量设备分别测量得到的单路流量值间接得出,因此两个测量设备如果不一致就会增大测量的误差,即误差的叠加。例如两个精度都为±5%的设备,在对它们测量结果进行减法运算的时候,最大的误差会达到:+5%-(-5%)=10%,即增大了一倍。即使是同一型号,同一批次生产的设备,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同,两个测量设备的误差依然会进行叠加。
其次,使用两个设备组合测量的结构比仅使用一个设备的结构要复杂,故障率也要高些。例如,假设单个测量设备的故障率为10‰,使用两个设备时,任意一个设备故障,整机即故障,所以故障率为10‰+(1-10‰)*10‰=19.9‰,如果组成设备更多,结构更复杂,故障率还会进一步提高。
最后,从成本的角度来说,在同量程同精度的条件下,只使用一个仪器的成本一般比用两个测量仪器的成本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差分流量信号采集器,可以实现两种不同流体流量信号的精确采集。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差分流量信号采集器,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基座、振动装置、第一信号采集器和第二信号采集器,其中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并排穿过所述基座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基座的另一端且两者沿着与所述基座垂直的方向在结构上分别对称,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管道的输出端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同一端,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管道的输入端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同一端;
所述振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中心对称点位置,且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器、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器分别固定在两管道上距离所述振动装置相等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构成的管道形状均为方形或者梯形,并且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器、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器固定在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弯曲直角处。
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入端、输出端和所述第二管道的输入端、输出端在同一轴线上。
所述振动装置由磁性驱动接头、电磁驱动器和驱动信号发生器组成,其中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在对称中心点交叉固定,所述磁性驱动接头固定在所述第一管道的对称中心点上,所述电磁驱动器套装在所述磁性驱动接头上,并且所述电磁驱动器通过导线与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连接,由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驱动所述电磁驱动器上下移动,以使所述磁性驱动接头振动。
所述第一信号采集器、所述第二信号采集器通过缠绕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漆包线与信号处理装置连接。
所述基座的一侧设置有容置口,用于容置信号处理装置,使其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上方。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使两种流体从不同的方向流入,由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结构分别对称,且两者在同一振动装置下以相同的频率振动,使得流经两管道的流体受到科氏力差量降至最低,从而保证两种不同流体流量信号采集的精确性;
2、本发明将采集流量信号的信号采集器设置在管道的弯曲转角处,使得不同流体流过管道体现出的科氏力效果更加明显;
3、本发明将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输出、输入端均设置在同一轴线上,以防止两管道在振动装置的带动下振动时角速度存在偏差;
4、本发明中第一信号采集器、第二信号采集器通过漆包线与信号处理装置连接,且漆包线缠绕在两管道上,最终连接至管道固定处再引出,从而降低了导线对信号采集的影响,进一步降低了流量信号的采集误差;
5、本发明在基座上设置一个朝口向上的容置口,用于容置信号处理装置,使其平行设置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上方,从而减小了整个装置的整机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沿G-G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澳凯龙医疗器械研究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澳凯龙医疗器械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912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层斑或褐青色痣祛除方法
- 下一篇:中医熏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