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藻处理发酵工业废水并生产藻粉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89591.8 | 申请日: | 2011-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3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麟;张玲;夏小乐;辛瑜;王武;李昌灵;李宇佶;陈吉铭;王泽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顾小伟 |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处理 发酵 工业废水 生产 方法 | ||
1.一种利用微藻处理发酵工业废水并生产藻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预处理发酵工业废水;
(2)加入微藻进行处理;
(3)收集微藻;
(4)制成藻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藻处理发酵工业废水并生产藻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发酵工业废水中总氮为40.0~8000.0mg/L,氨氮为35.0~7000.0mg/L,总磷浓度为3.0~50.0mg/L,pH2.0~8.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藻处理发酵工业废水并生产藻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预处理包括稀释所述发酵工业废水和调节所述发酵工业废水的pH值,从而适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微藻生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微藻处理发酵工业废水并生产藻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发酵工业废水稀释至总氮浓度为35.0~350.0mg/L,pH值调节至6.0~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藻处理发酵工业废水并生产藻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微藻选自自养小球藻、微拟球藻、布朗葡萄藻、纤细角毛藻、海绿球藻、球等鞭金藻、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杜氏藻和棱形藻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微藻处理发酵工业废水并生产藻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小球藻是小球藻C9-JN2010,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0373,或者是微拟球藻或布朗葡萄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藻处理发酵工业废水并生产藻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微藻的初始接种密度为1.0×106cfu/ml~1.0×108cfu/ml,所述培养的条件为:光照周期为10h∶14h~16h∶8h,光照强度为5000lux~15000lux,培养温度为12~35℃,pH为6.0~7.5,CO2气体通气量为0.01~0.2VVm,停留时间为3~6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微藻处理发酵工业废水并生产藻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2气体为收集发酵工厂释放的CO2,作为微藻培养的主要碳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藻处理发酵工业废水并生产藻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处理在光生物反应器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微藻处理发酵工业废水并生产藻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生物反应器是封闭槽式光生物反应器,容积为10m3~10000m3,所述处理的方式为微藻间歇或连续培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利用微藻处理发酵工业废水并生产藻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槽式光生物反应器是透明的封闭槽式光生物反应器,采用太阳光光源和LED三色冷光源的一种或两种作为光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利用微藻处理发酵工业废水并生产藻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槽式光生物反应器采用发酵工厂产生的余热或加热器维持在12~35℃。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藻处理发酵工业废水并生产藻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处理进行至所述发酵工业废水中总氮浓度低于15.0mg/L,氨氮浓度小于1.0mg/L,总磷浓度低于0.5mg/L。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微藻处理发酵工业废水并生产藻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处理进行至所述微藻浓度达5.0×107cfu/ml~3.0×108cfu/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959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