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红斑狼疮的中药制剂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88656.7 | 申请日: | 2011-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1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小坚 |
| 主分类号: | A61K36/804 | 分类号: | A61K36/804;A61P37/06;A61P17/00;A61P19/02;A61K35/56;A61K3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7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红斑狼疮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属于中医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西医对红斑狼疮的治疗多采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此类方案对部分患者可控制病情,但长期用药会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甚至成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中医治疗该病常使用“狼疮丸”、“狼疮定”等药物,但治疗效果不够明显,见效迟缓,且停药后容易出现病情反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红斑狼疮的中药制剂,清热解毒、补中益气,凉肝利胆,从根本上治疗红斑狼疮疾病。
本发明的方案是基于中医学对红斑狼疮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筛选出补血养气、清热凉血、益气固表的大黄等八味中草药进行组方,以大黄为君药,硫酸镁为臣药,佐以黄芪、生地、甘草、当归、薄荷、珍珠粉,经科学炮制制成药物制剂,用于清除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疗效确切。
本发明药物是按下述重量份配方组成:
大黄3-7份 黄芪10-15份 生地10-15份 甘草5-10份
当归6-10份 薄荷5-8份 珍珠粉12-20份 硫酸镁5-8份
制备本发明药物的配方优化重量比为:
大黄5份 黄芪12份 生地12份 甘草6份
当归7份 薄荷6份 珍珠粉15份 硫酸镁7份
炮制工艺:按比例称取大黄、黄芪、生地、甘草、当归及薄荷,将其中一半粉碎成100目左右的细粉待用,另一半加三倍量清水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将煎液与上述细粉混合均匀,干燥成细粉,再将该细粉与珍珠粉及硫酸镁粉末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本发明。
本发明所用中药,大部分具有清热解毒、凉肝利胆的作用。服用量可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等调整,日剂量为10-18克,每次4-6克,每日三次,用温水送服。临床资料:
本发明以中医红斑狼疮为例,经17例临床观察。选择中医诊断红斑狼疮为标准:长期低热;皮损严重,面部和鼻梁呈蝴蝶状分布红斑;关节疼痛;病情常累及心、肾、肺等。在符合确诊标准的对象中,男性2例,女性15例,无其他严重疾病,年龄为22-56岁,平均年龄34.5岁。
疗效判定:
1、显效:低热消失;皮损明显缓解;关节疼痛减轻;心、肾、肺病症有所缓解。
2、有效:低热、皮损、关节疼痛有所缓解。
3、无效:病症无变化。
临床实验时,停用其他药物,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观察6个月
实验结果:临床实验的17人中,显效6人,有效8人,无效3人,总有效率8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小坚,未经郑小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86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水氢氧离子锅炉的改装和制造技术方法
- 下一篇:一种净油洗面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