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疗效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7498.3 | 申请日: | 201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6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卢大儒;汪海健;陈红岩;赵雪莹;李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测 晚期 细胞 肺癌 化疗 疗效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分子遗传学和临床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含铂化疗疗效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肺癌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有一百多万人死于肺癌,是目前肿瘤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肺癌的80%,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在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而铂类药物因其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成为临床治疗NSCLC的常用药。目前,以铂类药物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有效率30%左右,中位生存期8~10个月,2年生存率10%~15%。然而从临床上来看,不同个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明显不同,疗效差异显著。因此,深入研究影响NSCLC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从而提高药物的有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也是当今肺癌个性化医疗的研究热点。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医学的发展,针对肺癌个体化治疗的研究已由传统的基于体外药敏实验的研究方法逐步发展为建立在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基础上的高通量筛选肿瘤化疗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方法,包括肿瘤组织表达谱、甲基化、miRNA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e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等。其中,SNP因其存在的普遍性、特异性、以及高通量检测技术的成熟发展,逐渐成为在个体化治疗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遗传标志。在肺癌疗效评估方面,虽然肺癌组织的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的变化和化疗疗效最直接相关,最有可能筛选得到有效的生物标志物,然而大半的晚期肺癌患者不能手术, 肿瘤组织不易获取,因此常用比较容易获得的外周血进行基因组SNP等多态性检测,探索SNP与药物疗效的关系。总之,通过外周血细胞检测DNA的基因多态性,成为肺癌疗效评估常用的研究方法。
ABC转运蛋白超家族(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superfamily, ABC transporter superfamily)是人类最大的膜转运蛋白基因家族,它的编码产物是一组跨膜蛋白,即ABC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具有药泵功能,可看作是具有ATP结合区域的单向底物外排泵,以主动转运方式完成多种分子的跨膜转运,因而对于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ABC转运蛋白超家族与肿瘤化疗的药物耐受密切相关。目前已知ABC转运蛋白超家族在人类基因组有48个成员,可分为7个亚家族:ABCA, ABCB, ABCC, ABCD, ABCE, ABCF, ABCG。其中,有报道参与肿瘤多药耐药的主要成员为ABCB, ABCC, ABCG等亚家族。
本发明研究了ABCB11基因的多态位点与晚期NSCLC患者含铂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发现1个SNP位点与NSCLC铂类化疗疗效显著相关,该分子标记可用于检测或预测晚期NSCLC患者含铂化疗疗效,为此类病人的个体化医疗提供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检测或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含铂化疗疗效的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预测晚期NSCLC患者含铂化疗疗效的分子标记,该预测功能可通过对患者外周血基因组DNA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而实现。上述分子标记包括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疗效相关的ABCB11基因,及该基因上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12692889。
作为上述分子标记的应用,本发明还提供用以预测NSCLC患者含铂化疗疗效的ABCB11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
该试剂盒包括:
检测ABCB11基因上rs12692889多态位点基因型的特异性引物对。所述的特异性引物对是指针对ABCB11基因rs12692889多态位点而设计,能特异性扩增出包含这个SNP位点的DNA片段的引物对。特异性引物对可用常规的合成技术进行合成。所述引物对可用如下序列:正向引物—5’ TCTTTGGCTGTTTGGAAATA 3’(SEQ ID NO.1);反向引物—5’ GCAACCCTTTAACCAGAAAA 3’(SEQ ID N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74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来电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功能控制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