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风道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87445.1 | 申请日: | 2011-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5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曹仁贤;陶高周;李国宏;黄澎发;李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7/42 | 分类号: | H02M7/42;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88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风道 | ||
1.一种散热风道,包括风机(40),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包括依次相通的收集区(10)、放大区(20)和输出区(30),收集区(10)设置于一柜体内,上述三层风道组成一个相通的区域,所述风机(40)的大部分位于该区域内,所述放大区(20)的垂直于风机(40)轴向的截面面积比收集区(10)的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大区(20)位于柜体内,输出区(30)位于柜体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区(10)为矩形结构,设有收集区集风罩(11),收集区集风罩(11)的靠近散热器的一侧设有若干进风口(12),放大区集风罩(21)固定于收集区集风罩(11)的另一侧,输出区集风罩(31)固定于放大区集风罩(21)的另一侧,风机(40)的后端固定在输出区集风罩(31)的远离放大区(20)的一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本装置还包括导流圈安装板(61),导流圈安装板(61)固定在收集区(10)上,与导流圈(60)相接,导流圈(60)与风机(40)的进风口相接,风机(40)的出风口的大部分位于放大区(20)和输出区(30)内,放大区(20)和输出区(30)的垂直于风机(40)轴向的截面面积相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机(40)为后向离心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放大区(20)的垂直于风机(40)轴向的截面面积呈均匀增加的趋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层风道为复数个,每个三层风道中间均设有隔板(5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12)与散热器相对设置,其个数与散热器的个数一致,其开口形状与散热器的截面形状相同,放大区集风罩(21)的垂直于风机(40)轴向的截面面积是进风口总面积的5-6倍。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区集风罩(31)的远离放大区(20)的一侧,除固定风机(40)的区域外,上下对称设置有网状出风结构(32)。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齿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其远离收集区(10)的一侧与柜体的进风口相通,柜体的进风口表面设有过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744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