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入式瓷眼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86132.4 | 申请日: | 2011-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1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江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1B7/04 | 分类号: | D01B7/04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入 式瓷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缫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缫丝机中的瓷眼。
背景技术
传统的缫丝所用集绪器采用带釉面的由陶瓷烧结的圆形瓷眼,瓷眼的中心开有满足集绪后丝条通过的小孔,这种孔通常为生丝直径的3倍左右,对于20/22D的生丝,瓷眼的孔径一般为0.2mm或更小,20/22D的生丝由6-9根茧丝组成。在缫丝过程中,常会因茧丝存在一些影响生丝质量的颣节,当在缫丝过程中出现纇节不能从瓷眼的小孔中通过并使丝条拉断时就需要穿瓷眼,因为孔太小,生丝穿瓷眼的难度大且费时间,特别是对于年纪大的缫丝工而言,这个工作越来越不适应,随着职工流动性的加大和操作工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如何解决穿瓷眼这一费时的工序是缫丝企业和缫丝设备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在近几年,陆续出现几种免穿式集绪器,比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420114340.9、200920121689.8,其目的即为降低上述穿瓷眼的工作难度。但目前的这些免穿式集绪器,只是在片状体上简单地开了条槽,再用一个钢丝件挡住在槽的外面不让槽中的丝条滑出。尽管穿丝条时可以从片状体和钢丝件之间穿入槽中,比较方便,但钢丝件和片状体之间的关系很难非常精准,个体之间差异也较大,不利于对生丝质量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丝方便且能制作精准的导入式瓷眼。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瓷眼包括安装座,所述瓷眼还包括工作母片和工作片,所述工作母片设有槽底面向上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前部以及一侧连续开放,工作片安装在安装槽上,所述安装槽具有向所述开放的这一侧开放的第一缺口,工作片在第一缺口处具有开放式瓷眼孔,所述工作母片在第一缺口处具有面向所述开放式瓷眼孔的凹槽,在垂直于工作母片和工作片方向上,所述凹槽和开放式瓷眼孔相叠组合形成圆形或近似圆形的封闭瓷眼孔,工作母片和工作片具有穿丝间隙,所述穿丝间隙形成自所述开放的这一侧通至开放式瓷眼孔的穿丝通道;所述装有工作片的工作母片安装在安装座中;
按照与安装座自身安装部位的距离远近,所述开放式瓷眼孔处于距所述安装部位近的这一侧,所述凹槽处于距所述安装部位远的这一侧。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安装座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向所述开放的这一侧方向开放,所述工作母片插入安装于所述固定槽并用螺栓或销钉固定、或脱水粘接固定。
所述工作片设有调节孔。
所述工作片的下表面在穿丝间隙和开放式瓷眼孔处具有槽底面向下的过丝凹槽,所述过丝凹槽的底面和工作母片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穿丝间隙。
开放式瓷眼孔的开口处设有“八”字形导入口,导入口与左右侧工作片部位间通过圆弧光滑连接。
所述安装座的固定槽具有向所述开放的这一侧开放的第二缺口,所述封闭瓷眼孔及穿丝间隙处在第二缺口中。
所述第一缺口的外侧具有向着接近所述安装部位的方向弯曲的导入边缘。所述导入边缘和靠近导入边缘这一侧的导入口壁配合,在穿丝通道上形成止逆弯折。
本发明另一个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述导入式瓷眼的装配方法。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以下步骤:
1)、将工作片粘结到工作母片的安装槽中;
2)、将连接后的工作母片和工作片装到安装座中的固定槽中,并用螺栓或销钉固定,或脱水粘接固定。
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不仅穿丝方便,而且与以往的固定式免穿瓷眼相比,工作母片和工作片之间的位置、形状配合更容易被制作得更精准,能够最大可能地提供圆形的瓷眼孔,充分保证它们之间的缝隙、瓷眼孔的形状在运行中保持原有的配合状态。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步骤少,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瓷眼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安装座的右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工作母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工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工作片的左视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的工作母片和工作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6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纳米发光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缫丝前的蚕茧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