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防和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6095.7 | 申请日: | 201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1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浩;黄力;史大卓;李耿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浩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8 | 分类号: | A61K36/8988;A61P1/08;A61K35/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治疗 眩晕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并具有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眩晕是内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耳鸣、汗出,甚则欲仆等症状,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近年来临床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以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美尼尔氏综合征、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梗塞、颈椎病等尤为常见。现代医学尽管在降压、降脂、改善脑缺血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药物,但在改善眩晕等临床症状方面作用欠佳。传统中医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认识,多从肝风、肾精不足、气血亏虚、内火、痰湿等进行论治,有不同程度的疗效。然而,临床所见眩晕病机多较为复杂,本虚、标实兼见,尤以肝风内动、夹痰瘀上扰最为多见,针对单一病机的治疗效果有限。本发明基于中医治疗眩晕辨病、辨证治疗相结合的原则,标本兼顾,以治标为主,在经典名方基础上反复摸索、不断精简化裁而成,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所述的缺憾,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副作用少的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在经典处方基础上,针对″风痰″这一关键病机,通过不断实践,逐渐摸索出治疗眩晕的核心处方:半夏5~30g,白术(炒)5~30g,天麻5~60g,泽泻5~60g,钩藤5~60g,牡蛎(生)10~60g。头昏不清、困倦嗜睡者,加石菖蒲5~30g;口苦明显,加柴胡3~20g、黄芩3~20g;面部烘热、舌暗或有瘀点瘀斑,加川牛膝5~60g。临床上可应用该法治疗各类眩晕,具有显著的效果,未见明显副作用。
具体地,本发明治疗眩晕病症的中药组合物的核心处方,包括:半夏5-30份、白术(炒)5-30份、天麻5-60份、泽泻5-60分、钩藤5-60份、牡蛎(生)10-60份。
优选为:半夏8-15份、白术(炒)8-15份、天麻25-35份、泽泻25-35份、钩藤25-35份、牡蛎(生)25-35份。更优选为:半夏10份、白术(炒)12份、天麻30份、泽泻30份、钩藤30份、牡蛎(生)30份。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可进一步包括原料药重量配比为5-30份的石菖蒲、3-20份的柴胡、3-20份的黄芩或5-60份的川牛膝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不同的眩晕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外在症状,比如,有的患者表现为头昏不清、困倦嗜睡;有的患者则表现为口苦明显;还有的患者表现为面部烘热、舌暗或有瘀点瘀斑,对于这些外在表现不一的患者,可在上述核心处方的基础上,进行药味的加减。
本发明中,所述治疗眩晕病症的中药组合物,还可在核心处方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5-30重量份的石菖蒲,优选为8-15重量份的石菖蒲,更优选为12重量份的石菖蒲,以用于头昏不清、困倦嗜睡的患者。
本发明中,所述治疗眩晕病的中药组合物,还可在核心处方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3-20重量份的柴胡、3-20重量份的黄芩,优选为8-15重量份的柴胡、8-15重量份的黄芩,更优选为9重量份的柴胡、9重量份的黄芩,以用于治疗口苦明显的眩晕患者。
本发明中所述治疗眩晕病的中药组合物,还可在核心处方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5-60重量份的川牛膝,优选为10-20重量份的川牛膝,更优选为15重量份的川牛膝,以用于治疗面部烘热、舌暗或有瘀点瘀斑的眩晕患者。
对于兼有头昏不清、困倦嗜睡以及口苦明显的患者,可在本发明所述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石菖蒲、柴胡和黄连,所述石菖蒲为5-30重量份,所述柴胡为3-20重量份、所述黄芩为3-20重量份。
对于兼有头昏不清、困倦嗜睡以及面部烘热、舌暗或有瘀点瘀斑的患者,可在本发明所述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石菖蒲和川牛膝,所述石菖蒲为5-30重量份,所述川牛膝为5-60重量份。
对于兼有口苦明显以及面部烘热、舌暗或有瘀点瘀斑的患者,可在本发明所述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柴胡、黄芩和川牛膝,所述柴胡为3-20重量份,所述黄芩为3-20重量份,所述川牛膝为5-60重量份。
对于兼有头昏不清、困倦嗜睡、口苦明显以及面部烘热、舌暗或有瘀点瘀斑的患者,可在原核心处方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石菖蒲、柴胡、黄芩和川牛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浩,未经徐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60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