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气体泡沫灭火系统气液比例混合发泡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86008.8 | 申请日: | 2011-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7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锡进;杨茂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吉孚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2C5/02 | 分类号: | A62C5/02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马俊荣 |
| 地址: | 2554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 气体 泡沫 灭火 系统 比例 混合 发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泡沫灭火系统设备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气体泡沫灭火系统气液比例混合发泡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各类场合突发性火灾越来越多,火灾规模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高,传统的水和负压式泡沫灭火装置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在的火灾形势。负压式泡沫灭火装置,是在负压式泡沫喷枪上通过喷射形成的负压吸力吸入空气,气、液混合后形成泡沫用于灭火,发泡倍数低,发泡效率低,水、泡沫液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对灭火所需的水源及动力系统要求高,灭火效果差。传统的水和负压式泡沫灭火装置,在灭火实战中,充满水或泡沫混合液的水带很重,无法移动到很高的位置,而且压高高度只有几十米,无法实施高层楼房等的高处灭火。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缺陷的,提高了发泡倍数和发泡效率,增强了灭火效果的压缩气体泡沫灭火系统气液比例混合发泡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压缩气体泡沫灭火系统气液比例混合发泡器,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连接有泡沫液进管和压缩气体进管,另一端为输出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发泡室,混合发泡室占满壳体的内中部,混合发泡室的输入端与泡沫液进管和气室相连通,其中气室为壳体内壁、泡沫液进管外壁和混合发泡室围成的空间,气室与压缩气体进管相连通,混合发泡室的输出端与输出室相连通,混合发泡室内设置有辅助混合发泡介质。
所述的辅助混合发泡介质可以为不溶解的小圆球,优选为精制陶瓷球或玻璃球;也可以为耐腐蚀网状物,优选为不锈钢网。
所述的混合发泡室的两端为网状结构,优选为不锈钢网。
采用网状结构可方便输入的泡沫液和压缩气体顺利进入混合发泡室,以及方便输出的灭火泡沫进入输出室,且当辅助混合发泡介质为不溶解的小圆球时,采用网状结构可避免小圆球从混合发泡室内漏出。
使用时,将压缩气体(空气、氮气或惰性气体)压入泡沫液储罐,泡沫液通过泡沫液进管被压入混合发泡室内,同时一定比例的压缩气体(空气、氮气或惰性气体)通过压缩气体进管,经过气室后进入混合发泡室,泡沫液和压缩气体在混合发泡室内充分混合发泡,产生灭火性能最佳的灭火泡沫,最终以正压形式,通过输出室输出,从喷枪或喷头喷出实施灭火。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增设混合发泡室,并在混合发泡室内设置辅助混合发泡介质,增加了发泡倍数,发泡效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水、泡沫液利用率高,灭火效果好;输出的灭火泡沫能粘附在被保护物体上,析液、抗烧时间长,能有效防止复燃;输出的灭火泡沫质量轻,使得充满灭火泡沫的水带很轻,可将水带移动到很高的位置,能轻易将灭火泡沫压送到二百米以上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泡沫液进管;3、压缩气体进管;4、输出室;5、混合发泡室;6、气室;7、精制陶瓷球;8、不锈钢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壳体1的一端连接有泡沫液进管2和压缩气体进管3,另一端为输出室4,混合发泡室5占满壳体1的内中部,混合发泡室5的输入端与泡沫液进管2和气室6相连通,其中气室6为壳体1内壁、泡沫液进管2外壁和混合发泡室5围成的空间,气室6与压缩气体进管3相连通,混合发泡室5的输出端与输出室4相连通,混合发泡室5内充满精制陶瓷球7,混合发泡室5的两端为为不锈钢网8。
使用时,将压缩气体压入泡沫液储罐,泡沫液通过泡沫液进管2被压入混合发泡室5内,同时一定比例(压缩气体与泡沫液体积比2∶1~6∶1)的压缩气体通过压缩气体进管3,经过气室6后进入混合发泡室5,泡沫液和压缩气体在混合发泡室5内充分混合发泡,产生灭火性能最佳的灭火泡沫,最终以正压形式,通过输出室4输出至消防水带,从喷枪或喷头喷出实施灭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吉孚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淄博吉孚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60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