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井和钢管桩的水中组合基础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86004.X | 申请日: | 2011-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2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02D27/20 | 分类号: | E02D27/20;E02D27/5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 地址: | 31000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井 钢管 水中 组合 基础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沉井和钢管桩的水中组合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
(i)在预定施工位置,打入若干钢管桩(1),并利用钢桁架(2)将钢管桩(1)连成整体,形成沉井内侧的定位支撑;同时在钢桁架(2)上均匀设置两个以上的千斤顶(4),通过电脑同步系统控制该千斤顶(4)的运行;
(ii)将沉井(3)的底节的钢壳浮运到钢管桩(1)外侧,然后组装成整体,并通过吊杆(5)与钢桁架上的千斤顶(4)固定连接,同时将沉井导向圈(6)套设在外围钢管桩上;浇筑沉井混凝土;
(iii)浇筑完设计高度的沉井(3)后,利用千斤顶(4)控制沉井稳步匀速下沉;下沉到设计标高后,拆除钢管桩(1)的链接钢桁架(2),利用沉井(3)做工作平台,振动下沉钢管桩(1)至预制高度,此时钢管桩(1)顶端高于沉井(3)底端高度;
(iv)利用水下混凝土浇筑沉井封底混凝土(7),使钢管桩(1)和沉井(3)共同作用,形成整体;架设沉井顶板(8),并对沉井底部土层进行注水泥浆加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和钢管桩的水中组合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浇筑沉井过程中,在沉井周围设置空气箱,控制沉井下沉深度和钢桁架受力;在沉井浇筑完成后,释放空气箱使沉井下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和钢管桩的水中组合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井下沉过程中受阻时,采用吸泥或冲高压水方法辅助沉井下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和钢管桩的水中组合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管桩(1)的数量为3~9个,且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和钢管桩的水中组合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千斤顶(3)的数量为2~8个,且沿沉井四周均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和钢管桩的水中组合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井导向圈(6)平行设置2~4排。
7.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述施工方法加工得到的沉井和钢管桩的水中组合基础,包括沉井(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井(3)内腔下方设有若干顶端高于沉井(3)底端的钢管桩(1),两者通过沉井封底混凝土(7)相互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沉井和钢管桩的水中组合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管桩(1)的数量为3~9个,且均匀分布在沉井结构(3)内腔水平投影空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600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