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银杏金耳果酒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5425.0 | 申请日: | 2011-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6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卉;俞建国;马维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同源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2 | 分类号: | C12G3/02;A61K36/16;A61P35/00;A61P17/16;A61P37/06;C12R1/645;C12R1/865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卢亚丽 |
地址: | 225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银杏 果酒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和食品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银杏金耳果酒的制备方法,是通过金耳酵母状孢子与寄主菌毛韧革菌共同发酵白果,利用真菌强大的物质分解能力,去除白果毒性成分白果酸和酚类物质。由该方法获得的银杏金耳果酒具有抗辐射保健功能。
背景技术
金耳别名金木耳、黄金银耳、黄木耳、金黄银耳、金银耳等。拉丁学名Tremella aurantialba,金耳的药用最早记载在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明代《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八卷对其形态、药用部位及性味功能有描述。金耳性味甘平,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生津。金耳寄生在毛脉高山栎或光叶高山栎树干上,与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伴生生活,野生分布稀有,为中国特有种。完整的金耳担子果脑状,剖面外层为橙黄色胶质,裂片中间为白色的肉质区,有的不充实,呈中空的网状,内部白色肉质为寄主毛韧革菌丝区。
金耳这一珍贵中国特色药用真菌资源由于生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与寄主毛韧革菌相伴存在,共同形成异质复合体,因此少量寄主毛韧革菌的存在是金耳赖以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由于毛韧革菌强大的分解和利用木质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在金耳的生长发育史中极易处于生长优势,采用传统的营养体繁殖手段得到的往往是毛韧革菌丝培养物,但可能被误认为是金耳菌丝,采用这种毛韧革菌培养物进行深层发酵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金耳产物。针对金耳生活史的特殊性,中国专利CN101225361 B、CN101831369 A、CN101822373 A和CN101182562 A均未对使用的金耳菌种进行鉴定,难以保证专利实施后的效果。中国专利89100117.4报道了金耳代料栽培方法,该专利为了保证能够获得金耳的有效菌种,采用直接将金耳的组织块作种子进行接种培养,但金耳资源极其珍贵难获得,限制了专利的实施。中国专利200410022377.3报道了金耳酵母状孢子发酵生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方法,该专利单纯使用金耳的酵母状孢子作菌种,去掉了寄主毛韧革菌菌体,不能代表完整的金耳药用品种。
金耳的酵母状孢子的真菌深层培养液中含有丰富的具有提高免疫力、降血糖和延缓衰老,以及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的胞外多糖。金耳寄主菌毛韧革菌液体发酵培养的橙黄色菌液中含有一系列具有广谱抗病原菌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乙炔基芳香族化合物和三环倍半萜烯类,这些物质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
银杏俗称白果,为传统中药,也是滋补佳品,异名灵眼、佛指甲、大佛指、佛指柑。《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录药用白果仁和炒白果仁,用时捣碎,敛肺气,定咳喘,止带浊。《本草再新》记载白果补气养心,益肾滋阴,止咳除烦,生肌长肉,排脓拔毒,消疮疥疽瘤。白果仁每100克含蛋白质6.4克,脂肪2.4克,碳水化合物36克,钙10毫克,铁1毫克,磷218毫克,核黄素50微克,胡萝卜素3.2微克。利用金耳与毛韧革菌共同深层发酵白果制成的银杏金耳保健果酒,在现有技术中尚未见相同或相似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白果为基质进行金耳的酵母状孢子和寄主毛韧革菌混合深层发酵制备银杏金耳果酒的方法,所制得的银杏金耳果酒外观晶莹剔透,酒香清雅,酒体纯净,圆润爽口,余味悠长,具有抗辐射保健作用。
本发明的一种银杏金耳果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金耳酵母状孢子的斜面菌种接入PDA培养基中,培养温度18-28℃,培养时间48-120小时;
(2)将寄主菌毛韧革菌的斜面菌种接入PDA培养基中,培养温度23-28℃,培养时间120-148小时;
(3)将步骤(1)得到的金耳酵母状孢子的斜面菌种转入装有摇瓶种子培养基的三角瓶中,于23-28℃进行培养,转速50-250转/分钟,培养时间36-75小时;
(4)将步骤(2)得到的寄主菌毛韧革菌的斜面菌种转入装有摇瓶种子培养基的三角瓶中,于23-28℃进行培养,转速50-250转/分钟,培养时间40-120小时;
(5)将步骤(3)得到的金耳酵母状孢子摇瓶种子按5-10%的接种量转接入装有种子罐培养基的种子罐中进行种子培养,培养温度23-28℃,种子罐压力0.05Mpa,搅拌速率50-250转/分钟,通风量1:(0.3-1.0)v/v/m,培养时间36-60小时;
(6)将步骤(4)得到的寄主菌毛韧革菌摇瓶种子按5-10%的接种量转接入装有摇瓶扩大培养基的三角瓶中进行扩大培养,培养温度23-28℃,转速50-250转/分钟,培养时间60-8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同源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同源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54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发酵反应装置及应用
- 下一篇:发酵型黄皮酒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