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LTE的多层次时延-容量模型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85400.0 | 申请日: | 2011-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3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卢继华;卜祥元;孙翰飞;李祥明;安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24/06 | 分类号: | H04W24/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lte 多层次 容量 模型 | ||
1.一种用于LTE的多层次时延-容量模型,其特征在于:
在链路第n层选定一个不大于最大传输单元MTU的大小为Ln的数据包,将第n层发送该数据包的时延定义为该数据包由链路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的时间,设定Hi为第i层的报头长度,C0为物理层的容量;
将时延划分为三个部分:数据包在发送从n层到物理层的处理时间、由该数据包和第n层以下各层报头组成的数据总量在物理层上的传输时间和数据包在接收端从物理层到第n层的处理时间;
在第n层发送大小为Ln的数据包时延为
其中式(1)等式右边第一项表示数据包从第n层到物理层的发送处理时间,为
式(2)中,φnt是所有与数据包大小无关的处理时间之和;αnt1Ln包括所有与数据包大小线性相关的处理时间;式(2)中等式右边除去φnt和αnt1Ln的其他部分由两阶以上的多项式组成,表示与包长非线性相关的处理时间;
式(1)中等式右边第二项表示数据包和第n层以下各层报头组成的数据总量在物理层上的传输时间;
式(1)中等式右边第三项为数据包在接收端从物理层到第n层的处理时间,为
式(3)中,φnr是所有与数据包大小无关的处理时间之和;αnr1n包括所有与数据包大小线性相关的处理时间;式(3)中等式右边除去φnr和αnr1Ln的其他部分由两阶以上的多项式组成,表示与包长非线性相关的处理时间;
则式(1)即第n层的时延表示为
式(4)中,下标n表示第n层,下标t表示发送端,下标r表示接收端,下标k表示Ln的k阶项;其中φn是所有与数据包大小无关的处理时间之和;αn1Ln包括所有与数据包大小线性相关的处理时间;等式右边除去φn和αn1Ln的其他部分由两阶以上的多项式组成,表示与包长非线性相关的处理时间;
定义链路第n层的容量为第n层上从链路发送端到接收端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则链路第n层的容量Cn表述为:
其中Mn是第n层最大传输单元MTU的大小,tunav是物理信道除去发送数据包以外的空闲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540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