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离存放顶撑同步粉碎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83101.3 | 申请日: | 201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7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平;于跃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豪特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A01D43/08;A01D43/06;A01D82/00;A01D6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存放 同步 粉碎 走式穗茎 兼收 玉米 收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机中的玉米收割机,尤其涉及一种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农业结构正向纵深发展,粮食单一种植结构也向着粮食饲料等多元化结构转移,而今通常使用的玉米收获机基本都是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无法满足秸秆回收再利用的要求。
专利201010558850.5公开一种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但是,其基本机械原理与本发明有差别,并且没有对农田切断后的玉米植株地表部分进行粉碎的装置;并且,玉米穗收集装置与青料收集装置容易混合,并且存储空间有限,转运不灵活。
发明内容:发明目的:为了提供一种可对地表植株部份进行粉碎的,玉米穗收集装置与青料收集装置不容易混合,容易转送青料,在实现玉米的摘穗收获功能的同时,可对秸秆进行同步切碎,不落地回收,实现玉米穗茎兼收,能够为畜牧养殖提供大量优质青贮饲料,解决畜牧养殖发展粗饲料的需求瓶颈,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提高玉米秸秆的使用价值提供有力支持的分离存放顶撑同步粉碎自走式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包含穗茎兼收部份,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还田系统,动轮传动轴上的还田机主动轮与还田机上的还田机从动轮通过链条连接构成一副传动副,还田机从动轮位于还田机传动轴上,还田机传动轴位于还田机内部。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还田机挂装于行走底盘下部。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包括行走底盘、设于行走底盘上的驾驶台、发动机、离合器、果穗升运器、果穗箱、草料箱、燃油箱、液压油箱、设于行走底盘前端的割台等机构;
发动机与离合器动力输出系统如下:主动轮与从动轮传动轴上的从动轮通过皮带构成的传动副,从动轮传动轴上的还田机主动轮与一级传动轴上的一级从动轮通过链条连接构成一副传动副,一级传动轴上的主动轮与割台上的动力传动轴上的二级被动轮通过链条连接构成一副传动副。
位于割台上的动力传动轴与设于横向输送器上的三级被动轮及设于二级传动轴上的二级被动轮分别构成运动副,三级被动轮通过三级传动轴与横向输送器相连;
二级传动轴上有多个传动轮,二级传动轴通过其上一个传动轮与四级再传被动轮构成传动副,通过一个传动轮与四级被动轮构成传动副,通过一个传动轮与摇臂割刀被动轮构成传动副,四级再传被动轮与风机相连,四级被动轮与果穗升运带相连;
同时设于草料输送绞龙上的摇臂割刀被动轮通过与设于摇臂割刀上的摇臂割刀传动轮构成动力连接,摇臂割刀传动轮位于摇臂割刀传动轴上,摇臂割刀传动轴与摇臂割刀相连。
草料输送器传动轴上有草料输送器被动轮,草料输送器被动轮与从动轮构成传动副,草料输送器被动轮与果穗升运器上的草料输送器动力轮构成传动副。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果穗箱与草料箱箱体下方为弧面。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果穗箱与草料箱分别与液压油缸相连。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草料箱侧壁上有冲孔板镶嵌,果穗箱侧壁上有铁丝网镶嵌。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液压油缸有一个以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冲孔板镶嵌于草料箱侧壁上部。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铁丝网镶嵌于果穗箱侧壁上部。
综合以上:本发明包括行走底盘、设于行走底盘上的驾驶台、发动机、离合器、果穗升运器、果穗箱、草料箱、燃油箱、液压油箱、挂装于行走底盘下的还田机、设于行走底盘前端的割台等机构。
其中割台的动力输入部份由发动机与离合器配合工作产生的动力经主动轮与从动轮传动轴上的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构成一副传动副,再经从动轮传动轴上的还田机主动轮与一级传动轴上的一级从动轮通过链条连接构成一副传动副,最后经一级传动轴上的主动轮与割台上的动力传动轴上的二级被动轮通过链条连接构成一副传动副,将发动机动力输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豪特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豪特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3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