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J2ME调用Web Service接口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2039.6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5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春;梅林;赵思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新媒农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29/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北部新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j2me 调用 web service 接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J2ME技术以及Web Service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J2ME调用Web Service接口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终端增值业务也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通过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增值服务,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浏览和交流,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人们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信息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人们对即时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及时更新增值业务信息数据则成为保证增值业务服务质量、增强增值业务竞争优势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伴随着移动通信网络数据传输速度的不断提升,通过移动终端访问Internet网络成为可能,如果让移动终端通过调用Web Service接口的方式与Internet网络中的Web Service服务器通信获得增值业务信息数据,则只需要更新Web Service服务器中的数据,移动终端便能够随时得到最新数据的增值信息数据服务,因此移动终端调用Web Service接口功能成为通信领域中一个新的研发方向。
目前移动终端所运用的系统平台中较为常见的有Android、Windows Mobile、symbian、Linux、Palm、BlackBerry、MTK等,不同用户所用移动终端的系统平台不尽相同。在不同移动终端系统平台上实现Web Service接口调用操作,由于不同系统平台之间移植性较差,要想让普遍用户的移动终端都通过调用Web Service接口开展增值业务,就需要针对不同系统平台分别进行Web Service接口调用程序开发,必将导致开发成本非常高;并且不同系统平台上实现Web Service接口调用操作的程序开发难度也有所不同,要求开发人员对移动终端系统平台相当的了解,因此开发技术人员的要求也相当高。由于上述因素的限制,移动终端通过调用Web Service接口开展增值业务的运营方式一直难于普遍适用于所有用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为了解决移动终端调用Web Service接口的普遍适用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J2ME调用Web Service接口的方法,通过该方法使得安装有JAVA虚拟机的移动终端都能够实现Web Service接口调用功能,从而让用户的移动终端能够普遍的通过调用Web Service接口开展增值业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手段:
基于J2ME调用Web Service接口的方法,在J2ME平台构建XML编译器和XML解译器;预先在J2ME平台设置调用Web Service接口的接口地址和调用参数,XML编译器则根据所设置的接口地址和调用参数生成XML格式的Web Service接口调用请求;然后J2ME平台通过通信网络向Web Service服务器发送所述Web Service接口调用请求,等待获取到Web Service服务器返回的XML格式的Web Service服务数据后,由XML解译器将所述Web Service服务数据解译为J2ME文件,由J2ME平台进行显示处理。
作为一种可选择方案,所述XML编译器主要由编译函数对照表和调用请求生成模块构成;所述编译函数对照表记录有J2ME平台输入的调用Web Service接口的接口地址与XML接口地址函数的对应关系,以及J2ME平台输入的调用Web Service接口的调用参数与XML调用参数函数的对应关系;所述调用请求生成模块根据SOAP协议构造生成XML格式的Web Service接口调用请求,构造过程中,通过查询编译函数对照表,取Web Service接口调用请求中XML接口地址函数的值为J2ME平台输入的调用Web Service接口的接口地址,取Web Service接口调用请求中XML调用参数函数的值为J2ME平台输入的调用Web Service接口的调用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新媒农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新媒农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20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光膜卷材的品质判断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片状物输送用导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