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获取维护端节点标识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81374.4 | 申请日: | 2011-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573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飞;鲍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24;H04L12/72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0 | 代理人: | 孟桂超,张颖玲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获取 维护 端节 标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获取维护端节点(Maintenance End Point,MEP)标识(Identifier,ID)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数据通信的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MPLS)、基于传送架构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Transport Profile,MPLS-TP)、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eneral 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GMPLS)等网络中,流量工程标签交换路径(Traffic Engineering-Label Switching Path,TE-LSP)的创建采用基于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TE,RSVP-TE)。TE-LSP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种,其中基于MPLS的TE-LSP的创建方案在RFC3209中做了规范,而基于GMPLS的TE-LSP的创建方案则在RFC3473中做了规范。
对于双向的TE-LSP的创建,按照RFC3473的规范,首节点首先配置一个TE隧道,然后发起信令,在信令中携带了该LSP的隧道ID、隧道发送端地址、隧道目的端地址、扩展的隧道ID、以及LSP ID。这个五元组信息唯一地标识了一条LSP;其中的隧道ID是同业务一一对应的,但业务可以承载在一个隧道下面的不同LSP上,这些不同的LSP用于保护或者负载分担。按照RFC3473的描述,隧道ID仅仅是配置在隧道发送端(首节点)下面;而为了在隧道目的端(目的节点)也接入业务,需要给隧道目的端一个唯一的标识,该标识可以通过匹配三元组:隧道发送端地址、隧道目的端地址、隧道ID获取,不过此种获取方案需要匹配的字符比较长,因而查找效率比较低,而目前业界的一种做法是在目的端配置一个本地的隧道ID,这个隧道ID并不需要携带在信令中让该路径上的其他节点知道。
在当前的MPLS-TP标准中定义了一套操作、管理和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OAM)的工作机制,在相关的标准中定义了MPLS-TP的OAM功能实体,包括位于MPLS-TP传输路径两端的MEP、以及位于MPLS-TP传输路径中间的维护中间点(Maintenance Intermediate Point,MIP)。共路双向TE-LSP的MEP ID,其格式如下:Node_ID::Tunnel_Num::LSP_Num。另外,在相关标准中定义了OAM功能的两种:连续性检测(Continuity Check,CC)和连通性验证(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CV),其中CV检测是为了验证错连错配。
图1示出了MPLS-TP标准规定的CV检测过程示意,参考图1,对于图中的LSP,假定A节点为西向节点、Z节点为东向节点;LSP的首节点A配置的MEP ID为:A节点的节点ID::A节点下配置的隧道ID::A节点发起的LSP ID;LSP的目的节点Z配置的MEP ID为:Z节点的节点ID::Z节点配置的隧道ID::A节点发起的LSP ID。虽然隧道的目的节点Z配置了一个隧道ID,能够简化业务接入的问题,但是如果首节点A不知道该隧道ID,在路径进行CV检测时会出现如下问题:
A节点发送的CV报文中会插入本端的MEP ID(A节点的节点ID::A节点下配置的隧道ID::A节点发起的LSP ID),Z节点收到后,会同期望的MEP ID进行比较:一致则说明没有发生错连错配,不一致则说明存在错连错配。又节点Z通过信令消息已经获知A节点的如下信息:A节点的节点ID、A节点下配置的隧道ID、A节点发起的LSP ID,因此这个过程是可以顺利实现的。
然后,考虑到另外一个方向,Z节点发送的CV报文中也会插入本端的MEPID(Z节点的节点ID::Z节点下配置的隧道ID::A节点发起的LSP ID),A节点收到后,也会同期望的MEP ID进行比较:一致则说明没有发生错连错配,不一致则说明存在错连错配。然后A节点之前通过信令消息仅仅获知了Z节点的如下信息:Z节点的节点ID、A节点发起的LSP ID,并不知道Z节点下配置的隧道ID,因此,A节点无法事先配置好期望收到的MEP ID,因此这个过程缺失了Z节点下配置的隧道ID这个信息,不能顺利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13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