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81101.X | 申请日: | 201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1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泉;孟凡华;苏江;傅建成;陈帅;程依华;庄青松;吕宝平;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唐晓丽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 式浮球 固定 连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水位浮球的装置,特别是涉及水位浮球的固定杆。
背景技术
机电安装工程的污水池中,浮球安装至交付周期较长,周期内需要多次对浮球进行水位高度调试试验。目前,浮球的传统固定方式是将浮球固定在一根直杆上。用这种直杆结构安装调试浮球,应将污水坑内的污水抽尽,之后工作人员必须要进入污水池中。一组两米深的污水坑,需要 2名工人工作4天才能完成浮球水位调试,费时费力。调整前,一人站在污水坑底,手持高水位浮球,使高水位浮球处于向上漂浮姿势,进行高水位停泵调试。调试人员进入污水坑底本身就是在恶劣环境中,再在污水池中长时间的进行工作,更加加重了对工人身心健康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给出一种省时省力、利于工人身心健康,不用抽净污水池中的污水,工人不用进入污水池即可安装污水浮球的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
本发明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实现本发明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的技术特征是:所述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由水平段、垂直段和动杆构成,所述水平段与垂直段为互成一体的直角结构,所述垂直段下端从上往下依次设有高水位浮球安装孔、铰接孔和插销孔,动杆上端从上往下依次设有铰接孔和插销孔,下端设有低水位浮球安装孔,所述动杆通过螺栓和所述铰接孔连接在所述垂直段上,所述动杆与所述垂直段的所述插销孔上连接有开口销。
本发明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其中所述动杆在所述垂直段上以所述螺栓为轴心具有一个转动轨迹。
本发明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其中所述垂直段上的所述铰接孔和插销孔与所述动杆上的所述铰接孔和所述插销孔直径相等且同轴心。
本发明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其中所述成一体的水平段与垂直段为槽钢焊接件。
本发明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其中所述动杆为杆件或管件。
本发明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的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由水平段、垂直段和动杆部分构成。动感在垂直杆上可以转折。使用本发明的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进行污水池中浮球的安装与调试,工作人员不用进入污水池,改善了工作状况,并且省时省力,它是一种良好的污水池浮球安装用具。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中直杆与动杆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由互成一体直角结构的水平段1与垂直段2连接动杆3构成。成一体的水平段1与垂直段2为槽钢焊接件。垂直段2下端从上往下依次设有高水位浮球安装孔6、铰接孔4和插销孔5。高水位浮球10通过高水位浮球安装孔6连接在垂直段2上。动杆3上端从上往下依次设有铰接孔3和插销孔5,下端设有低水位浮球安装孔7。低水位浮球安装孔7上连接有低水位浮球11。
垂直段2上的铰接孔4和插销孔5与动杆上的铰接孔4和插销孔5直径相等且同轴心。以便利于动杆3通过螺栓8和铰接孔4连接在垂直段2上,动杆3与垂直段2的插销孔5上顺利地插入开口销9。
如图3所示。拔下连接在垂直段2与动杆3上的开口销9,动杆3可以在垂直段2上以螺栓8为轴心转动弯折。将高水位浮球10及低水位浮球11连接在本发明上,由两名工人在污水池边沿上即可对污水池的高水位浮球10进行安装与调试。使用本发明活动式浮球固定连杆比起传统安装调试方法既省时省力,又缩短了在恶劣工作环境下的工作时间。
以一组2米深的污水坑为例,取550mm长5#镀锌槽钢,在150mm处切割,弯折焊接成直角,水平段1长150mm,作为固定在污水坑顶部部分,下段垂直段2长400mm,作为高水位浮球固定杆。垂直段2距下部顶端300mm处开孔,用于高水位浮球10固定;中间再开一孔,用于槽钢与JDG20管通过M6螺栓活动连接,螺栓作为转轴;最下端还开有一孔,用于槽钢与JDG20管之间开口销9连接。动杆3需旋转时,拔出开口销9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11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条形风口、消声静压箱与格栅灯组合的吊顶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挖掘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