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80303.2 | 申请日: | 2011-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3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刘伟霞;李若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1/4748 | 分类号: | A61K31/4748;A61K31/4174;A61P3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 地址: | 10003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真菌 感染 药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浅部真菌感染是由病原真菌感染人体粘膜、皮肤及其附属器如甲、毛发等而引起的一组真菌感染性疾病,是人群中十分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其发病在近年来不断增多,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以及美容需求。浅部真菌感染的发病具有明显的人群分布特征,譬如头癣主要发生于儿童,甲癣主要发生于老年人或营养不良的患者,体股癣和手足癣主要见于青壮年,而粘膜念珠菌感染则主要见于妇女外阴阴道和免疫功能受损患者的口腔粘膜。从引起感染的部位来看,体股癣和手足癣主要发生在皮肤角质层,甲癣主要发生在指/趾甲板及甲床,头癣主要发生在毛囊及毛干,而粘膜念珠菌病则发生在粘膜组织。从感染的致病菌来看,体股癣和手足癣、甲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引起,头癣主要由小孢子菌引起,而粘膜念珠菌病主要由念珠菌感染引起;而且近些年来,浅部真菌病的致病真菌种类也不断发生变迁,一些少见真菌和耐药真菌引起的感染还不断见于各种报道。
咪康唑属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是目前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主要的药物,其剂型有软膏、栓剂等,这些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手足癣、体股癣以及口腔黏膜和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尽管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但临床疗效并不十分良好,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和手足癣仍然是十分常见的浅部真菌感染。而且由于耐药菌株不断增多,或者由于感染口腔的念珠菌形成生物膜而导致对药物的敏感性减低,以及患者HIV感染、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等所致的免疫功能受损,而使得浅部真菌感染不但患病率多,而且复发率高。上述这些情况使得发展新型、敏感的针对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成为急需解决重要问题。
汉防己甲素(又称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是从防己科千金藤植物粉防己的块根中分离出的主要生物碱,化学结构属于双苄基异喹啉类化合物;无色针晶,不溶于水和石油醚,易溶于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及稀酸水中;现代药理研究证实TET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主要作用于钙离子通道,影响钙离子的跨膜转运以及在细胞内的分布利用;TET具有消炎,镇痛等多种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矽肺和关节炎等。此外,TET在保护肝细胞、抗肝纤维化、降低门静脉高压及防治门脉高压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新型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组合物由咪康唑和汉防己甲素组成;其中,所述汉防己甲素在组合物溶液中的浓度≥40μg/ml时,可以显著提高咪康唑对皮肤癣菌和念珠菌的杀伤活性。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治疗浅部真菌感染药物。
所述浅部真菌感染为由病原真菌感染人体皮肤、粘膜、甲、毛发等组织所引起的浅部真菌病。所述真菌选自下述至少一属:念珠菌属(Candida species)、毛癣菌属(Trichophyton species)、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 species)及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species)。
所述念珠菌属真菌具体可为致病性白念珠菌和/或近平滑念珠菌。白念珠菌包括对氟康唑耐药的和对氟康唑敏感的菌株。
所述毛癣菌属真菌具体可为致病性红色毛癣菌和/或须癣毛癣菌。
所述小孢子菌属真菌具体可为犬小孢子菌。
所述表皮癣菌属真菌具体可为絮状表皮癣菌。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
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其活性成分为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
所述浅部真菌感染由下述至少一属真菌引起:念珠菌属(Candida species)、毛癣菌属(Trichophyton species)、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 species)及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species)。
上述药物可通过口服、外用、注射、渗透、吸收、物理或化学介导的方法导入机体如肌肉、皮内、皮下、静脉或粘膜组织;或是被其它物质混合或包裹后导入机体。
需要的时候,在上述药物中还可以加入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载体包括药学领域常规的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崩解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及润滑剂等。
所述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药物可以制成注射液、片剂、粉剂、颗粒剂、胶囊、膏剂、霜剂等多种形式。上述各种剂型的药物均可以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803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日用再生式含炭除味器
- 下一篇:百草枯可溶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