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生生物打捞分离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79210.8 | 申请日: | 201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3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叶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国军 |
| 主分类号: | A01K74/00 | 分类号: | A01K74/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生 生物 打捞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
背景技术
水蚤俗称鱼虫、红虫,体小,长约5-10毫米,浅肉红色,属浮游生物,生活在淡水中,其营养丰富、容易消化,是鱼苗、鱼种的适口饵料。人工培育水蚤主要在硬泥池中,每池大小约600平方米,水深约150mm,其中泥浆的深度约5mm,水蚤绝大部分生活在泥浆中,只有少部分在泥浆上的水层活动。
国内目前打捞水蚤时,均是人工拿着一个类似于长鱼网一样的K网(俗语),弯着腰在水蚤养殖池里打捞。在打捞过程中还需要人摇摆清洗过滤泥浆,劳动强度比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工弯腰收割稻谷劳动强度还要大,且不管高温还是刮风下雨的天气,几乎每天都要在户外的水蚤田里工作八小时以上。特别是在长虫的旺盛季节,遇上暴雨天气或者是37度以上高温的天气都要拼命打捞,因为在这个时候水蚤成长快,如不及时打捞水蚤,就会长成成虫飞走,这也就会直接给农户们造成经济损失。而对于打捞水蚤的工人而言,这是一份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吃力又不讨好的活儿,由此造成整个行业工人奇缺,经济效益低。因此提高水蚤的打捞工作效率,就急需一种针对红虫打捞及清洗过滤的机械装置。目前国内外尚无有关在浅水面、硬泥底的水蚤田里打捞水蚤的机械,亦没有发现关于该产品的研制及产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生生物打捞分离机,实现水蚤、泥鳅等水生生物的机械化打捞及分离,可极大的提高水生生物养殖行业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水生生物打捞分离机,包括机器架体,固定于机器架体上的动力及控制系统,动力及控制系统所控制的行走系统,还包括吸水系统及吸水系统出水口处的振动分离系统。
所述吸水系统为由动力及控制系统带动运转的泥浆泵及用于将泥浆泵吸入的水和/或泥浆向上吸起的导水管,导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整台机器顶部。
所述振动分离系统包括固定在机器架体上的支架,振动分离系统还包括用吊装线吊装在支架上的筛网槽,筛网槽底部为网眼大小可将水生生物截留在筛网槽上面的筛网,筛网槽呈一端较高一端较低的滑梯型,筛网槽较高的一端位于导水管的出水口下方;
所述振动分离系统还包括动力及控制系统所控制的偏心轮,正常工作时,偏心轮可在动力及控制系统的动力带动下间断碰撞吊装线,使筛网槽左右晃动。
作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筛网槽下部还设有走向和筛网槽的走向一致的可将筛网槽漏下的水和/或泥浆向下导流的水槽,水槽固定在机器架体上,水槽剖面的长宽均大于筛网槽剖面的长宽,并且水槽和筛网槽没有任何接触。
作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水管的出水口下方连接有缓冲水箱,缓冲水箱下部开口处位于筛网槽较高的一端上方,所述缓冲水箱包括底槽,底槽的上部盖有剖面的长度和宽度显著大于底槽的上盖,底槽外壁和上盖内壁没有直接接触,上盖侧壁和底槽侧壁所形成的开口面积大于导水管的出水口面积,上盖顶部进水口的内壁还有两块向下的用于防止水流直接从上盖和底槽之间的空间流到筛网槽上的挡板。
所述机器架体包括用于直接固定行走系统的底架,底架上设有用于固定机器其它部件的主架,主架下还设有下支架。
所述动力及控制系统包括固定在主架上的柴油发动机及油箱,柴油发动机通过齿轮传动至变速箱,经过变速箱离合装置后,柴油发动机主轴直接穿出变速箱,与螺旋伞齿轮转动箱连接,变速箱由控制手柄控制其运转速度;
主轴在变速箱内通过大小齿轮变速,把部分动力作为行走动力,驱动行走系统运动,另一部分动力传至右传动轴,右传动轴用右轴承座固定在主架一侧,右传动轴顶端安装右皮带轮;
动力及控制系统还包括用左轴承座固定在主架另一侧的左传动轴,左传动轴顶端安装左皮带轮,左皮带轮和右皮带轮之间装配皮带,右传动轴通过连接在左右皮带轮上的皮带带动左传动轴转动。
所述行走系统为圆形承重轮或履带轮,机器架体的底架固定在圆形承重轮或履带轮的轮榖上,动力及控制系统的主轴在变速箱内通过大小齿轮变速,驱动圆形承重轮或履带轮运动。
作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行走系统还包括机器左右两侧的H型滑板,所述H型滑板包括整机左右两侧的滑动条和连接两滑动条的中板,中板固定在机器架体的下支架底部,使H型滑板和圆形承重轮或履带轮最下部在同一水平线,滑板可在圆形承重轮或履带轮的驱动下滑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国军,未经叶国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92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