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测量薄膜热物理参数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7375.1 | 申请日: | 201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3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胡志宇;曾志刚;沈超;沈斌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测量 薄膜 物理 参数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动态测量薄膜热物理参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本装置主体包括有:热源、热波信号源、一维热导体(11)、数据采集装置和处理装置、隔热材料和散热片;所述热源由热电模块(10)和直流电源(15)组成,为所述一维热导体(11)产生一个线性的温度梯度;所述热波信号源由热电模块(13)、功率放大器(18)和信号发生器(19)组成,所述信号发生器(19)产生低频交流信号,经过所述功率放大器(18)放大之后输入所述热电模块(13)产生交变的热波信号;所述一维热导体(11)由两根完全相同的圆柱体棒组成,待测样品(12)夹于两根所述一维热导体(11)之间;所述隔热材料(20)将所述一维热导体(11)和所述待测样品(12)整体包裹,尽量减小导体棒与外界的热交换;两根所述一维热导体(11)与所述待测样品(12)不接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热电模块(10)和热电模块(13),所述热电模块(10)另一端连接所述散热片(9),所述热电模块(13)另一端连接所述散热片(14);所述热电模块(13)产生交变的热波信号自下而上的沿着一根所述一维热导体(11)传播,穿透所述待测样品(12)之后,再进入另一根所述一维热导体(11);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和处理装置包括测温线(1-8)、数据记录仪器(16)和电脑(17),所述测温线连接在一维热导体(11)的测温点上,实时测量所述一维热导体(11)轴线上的温度,记录在所述一维热导体(11)中传播的热波曲线,通过计算得到所述待测样品(12)的热扩散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测量薄膜热物理参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材料(20)的热导系数小于0.5 W/mK,包括多孔材料、热反射材料、多层复合材料、真空材料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测量薄膜热物理参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波信号源的所述信号发生器(19)的低频交流信号为电流或电压信号,其波形为正弦、余弦或脉冲等任意波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测量薄膜热物理参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维热导体(11)可以是金属、半导体、聚合物等材料以传递热波,所述一维热导体(11)的圆柱体棒长度范围为1 cm至10 cm,横截面直径范围为0.1 cm 至5 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测量薄膜热物理参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线(1-8)可以是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态测量薄膜热物理参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维热导体(11)上的测温点的数量至少为2个。
7.一种动态测量薄膜热物理参数的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测量薄膜热物理参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具体实施步骤为:
1)制备若干个不同厚度的所述待测样品(12),裁剪成与所述一维热导体(11)的圆柱体棒横截面相同的形状;
2)把所述待测样品(12)放入两根所述一维热导体(11)的圆柱体棒之间,对准所述待测样品(12)的圆心和两根圆柱体棒轴心,使其在同一竖直线;
3)在所述一维热导体(11)的圆柱体棒和所述待测样品(12)的侧面包裹一层所述隔热材料(20);
4)通过调节所述信号发生器(19)输出信号的频率和幅度,调节输入热波信号的频率和幅度,使热波信号的频率在1mHz至50mHz的范围之内,幅度的峰值在15摄氏度之内;
5)调节所述直流电源(15)的电压,使顶部的所述热电模块(10)输出的温度与所述一维热导体(11)底部的温度相差50摄氏度以内;
6)打开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和处理装置进行数据采集,记录所述测温线(1-8)测得的温度曲线,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7)对不同厚度的所述待测样品(12)分别进行2)至6)步骤的测量,计算得到不同样品薄膜的热导系数和热扩散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动态测量薄膜热物理参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整个所述一维热导体(11)同时施加温度梯度和温度脉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737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