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胃虚寒胃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77183.0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3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娥;田永庆;宋千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金娥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雷秋芬 |
地址: | 061001 河北省沧***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胃虚寒 胃痛 中药 制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药食两用的植物药治疗胃虚寒胃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属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系胃黏膜的慢性炎性病变。按照病理组织学改变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三类。同时根据病变部位又可将萎缩性胃炎分为胃体胃炎(A型胃炎)和胃窦胃炎(B型胃炎),前者主要累及胃体和胃底,与自身免疫有关,后者病变主要在胃窦,临床较为常见。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病证范畴。
病因病理
1.西医病因病理
本病的致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与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时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酗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均可各自或与Hp协同作用而引起或加重胃黏膜慢性炎症。
2.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素体脾虚有关。本病病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总由胃气阻滞、胃失和降所致。早期多由饮食、情志所伤,病属邪实,后期常见脾虚。实则邪扰胃腑,虚则胃失所养,虚实可互相转化。日久瘀阻络伤,可见吐血、便血。
脾胃虚寒,同脾阳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 脾胃虚寒
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
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治疗和调理。
在治疗时,通常会让病人服用一些汤剂或中成药。众所周知,所有药物在治疗疾病同时会对人身体带来副作用,尤其是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的,日积月累,毒副作用更大。现在,已经有很多毒副作用大的化学药品被禁止使用,而选择药食同源药材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同样,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减少中药制剂的副作用也是中药产品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近代医学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因此,如何选用药食同源的植物类药材配伍,是研发治疗胃虚寒胃痛的中药制剂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胃虚寒胃痛的中药制剂,它能治疗胃虚寒胃痛,具有疗效好,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特点。除此之外,本发明还要提供这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称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治疗胃虚寒胃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别之处是,它采用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小枣10~40、生姜10~50、橘皮5~30、肉桂5~30,肉豆蔻5~30。
上述治疗胃虚寒胃痛的中药制剂,原料药中还包括重量份数为5~50的红茶。
一种制备上述治疗胃虚寒胃痛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它按如下述步骤进行:按配比称取小枣、生姜、橘皮、肉桂、肉豆蔻;将小枣洗净,置100~170℃烘箱中烘1~3小时,使产生适宜香气,取出备用,其余各药洗净后置提取器中,加入5~15倍水煎煮约3小时,放出药液,药渣再加2~5倍水煎煮1小时,将两次的药液合并,再将炙好的小枣加入上述煎好的药液中煎煮约1~4小时,再将小枣搅拌使破碎,搅拌均匀后,过滤,滤渣弃去,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60℃热测为1.10~1.25,再加入果胶0.1%~10%,保温使果胶溶解后,高压均质,分装灭菌,包装即得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金娥,未经赵金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71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功能颈椎病防治仪
- 下一篇:一种新型椅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