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充电模式锂氧气电池及其充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5563.0 | 申请日: | 2011-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0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蒲薇华;蔡克迪;王诚;高勇;任建国;邓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2/06 | 分类号: | H01M12/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充电 模式 氧气 电池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氧气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充电模式锂氧气电池及其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锂氧气电池以其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比能量以及对环境友好等特性而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能量转换体系。锂氧气电池是一种用锂金属作负极,以氧气作为正极反应物的电池。其工作原理是,放电过程:阳极的锂释放电子后成为锂阳离子,锂离子穿过电解质材料,在阴极与氧气、以及从外电路流过来的电子结合生成氧化锂(Li2O)或者过氧化锂(Li2O2),并留在阴极。充电过程:通过导线供应电子,锂离子穿过有机电解液到达负极表面,在负极表面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锂,正极侧反应生成氧气,产生的电子供应给导线。
目前,锂氧气电池在应用时还面临着重要缺陷:由于氧化锂不溶解在有机电解液中,因此放电产物只能在有氧负离子的氧气电极上沉积,放电产物会堵塞碳材料的孔径,使得气体与电解液不能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三相界面而导致放电终止,而且反应生成的氧化锂不具有电化学可逆性,从而导致锂氧气电池的循环性能下降。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了锂空气电池能否得到成功应用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充电模式锂氧气电池,来克服放电产物氧化锂不溶解在有机电解液中,堵塞氧气电极孔道的问题,以及充电电压偏高,电池循环次数、循环效率较低的问题。
一种气体充电模式锂氧气电池,该电池包括负极、隔膜、有机电解液、正极、外壳,负极、隔膜、有机电解液、正极处于外壳内,该电池外壳上设置有入口,该入口用于向正极提供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气体。
所述外壳由绝缘壳体、上盖和下盖组成,绝缘壳体固定在上盖和下盖的中间,所述隔膜包括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作为负极的金属锂置于绝缘壳体内部的靠近下盖一侧,其上依次放置第一隔膜、有机电解液、第二隔膜、正极;所述的入口是设置于上盖的第一阀门,第一阀门和正极相通。
上盖上还设置有第二阀门,和正极相通,第二阀门用于向正极提供氧气。
上盖和下盖的材料为不锈钢。
正极和上盖之间有气体腔及用于支撑气体腔的弹簧。
气体充电模式锂氧气电池的充电方法为:在充电时打开第一阀门向绝缘壳体内通入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气体,使氧化锂溶解于有机电解液中,充电完成后关闭第一阀门。充电时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的流量为100~1000mL/min,压力为0.1~5MPa;放电方法为:在放电时打开第二阀门向绝缘壳体内通入氧气,放电完成后关闭第二阀门。放电时氧气的流量为5~5000mL/min,压力为0.1~10M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解决了放电产物氧化锂不溶解在有机电解液中,堵塞氧气电极孔道导致放电终止的问题。本发明锂氧气电池放电结束后进行充电时,从正极侧通入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气体,使其与放电产物氧化锂反应生成硫酸锂(或硝酸锂),溶解于有机电解液中。电池的放电与充电过程相对独立,不仅降低了充电电压,而且提高了电池循环次数及循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气体充电模式锂氧气电池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负极、2第一隔膜、3有机电解液、4第二隔膜、5正极、6绝缘壳体、7上盖、8第一阀门、9第二阀门、10气体管路、11下盖、12弹簧、13密封胶。
具体实施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气体充电模式锂氧气电池结构如图1所示,该电池包括负极1、第一隔膜2、有机电解液3、第二隔膜4、正极5、绝缘壳体6、上盖7、第一阀门8、第二阀门9、气体管路10、下盖11、弹簧12和密封胶13。
本实施例中第一阀门8用于通入二氧化硫,所以也称为二氧化硫阀门8,第二阀门9用于通入氧气,也称为氧气阀门9。外壳由绝缘壳体6、上盖7和下盖11组成,绝缘壳体6固定在上盖7和下盖11的中间;作为负极1的锂片置于绝缘壳体6内部靠近下盖11一侧,其上依次放置第一隔膜2、有机电解液3、第二隔膜4、正极5,正极靠近上盖7一侧;上盖7设置有氧气阀门9和二氧化硫阀门8,二氧化硫阀门8和氧气阀门9通过气体管路10与正极5相通。上盖7和下盖11为不锈钢材料;正极5和上盖7之间有气体腔及用于支撑气体腔的弹簧12;绝缘壳体6与上盖7和下盖11的连接部分用密封胶13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55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炼锰锰/渣分离槽
- 下一篇:铜掺杂氧化锌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水热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