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算机系统身份识别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74652.3 | 申请日: | 2011-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5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熊楚渝;陈雨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天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 |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刘勋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系统 身份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几乎所有的涉及静态密码的地方和领域,都是静态密码简单地、重复地、公开地使用,这种过程就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比如说,偷窥密码、键盘记录盗窃等等。同时,也给用户带来很多不方便,比如说,要求用户记忆很多很难记忆的密码,为了对抗日益增强的窃密手段,不得不记忆更长的密码字符串。如果用户选用无规律性的密码字符串,比如说&^+H0J,安全度性的确提高,但是,用户很难记住这种密码。因此很多用户常常采用简单易记的、长度较短的静态密码、而且较长时间不改变,但是这种简单易记的密码,很不安全。比较重要的缺陷是:
1.安全性和易用性的冲突。为了提高安全性,就需要采用大字符集,增加密码的长度,但是这和易用性完全冲突。一般用户都很难记住大字符集中的密码,对于长密码,也很难记住。因此很多用户就采用小字符集(比如说数字),短密码。这样的密码,对于攻击者来说,破解就相对容易了很多。再加上很多人使用生日、电话号码、毕业日期、单词、名字缩写等非随机的字符串作为密码,采用字典法来破解就更为容易。
2.单因子认证。密码学中的认证因子,有这些:知道什么?拥有什么?生物特征什么?静态密码,仅具备一个因子,即“知道什么?”,这样就是使得安全性不能提高。仅仅“知道什么”,对于偷窃密码和破解密码完全没有防备作用。破解密码,对于短密码,小字符集来说,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
3.对于静态密码来说,也有很多的漏洞使得可能被偷窃。比如说,偷窥、键盘记录木马。在输入密码的过程中,如果输入过程被偷窥,就相当于把密码公开了。甚至,就算不能完全偷窥全部输入过程,仅偷窥到一个部分,例如,六位密码被偷窥了三位,密码的安全性就急剧下降。事实上,偷窥密码是目前的重要安全隐患,很多犯罪活动都围绕这个问题产生。
4.很容易传播。举例来说,用户甲获取了登录密码,原则上甲不应该让其他任何人使用他的密码登录,但是静态密码不具备防止他这样做的任何功能,甲可以很方便很容易地让任何人登录,而且很难被管理者察觉。
同时,静态密码的易用性也是有问题的。虽然表面看,记一个密码并不困难(事实上,人们很难记住高安全性的密码),好像静态密码没有易用性的问题。但是实际上,现代社会,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网络账号、很多密码。要一个人记住这所有的密码,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事实上不可行的负担。因此,很多人就采用任何场合都用一个密码或连续的数字。这就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用户在低价值的场合中使用静态密码,如果密码被盗,偷窃者可以用这个密码进行高价值的账号登录。
对于这些安全漏洞,已经有很多技术,比如说各种各样的动态密码,以及多因子认证。但是,静态密码有非常广泛的用户,要全面取代静态密码,需要很大的成本和时间。举例来说,个人电脑广泛采用微软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就是采用的静态密码,包括远程的各种服务,例如远程桌面登录等,都是静态密码。要替换这样的静态密码体系,显然需要通过微软和电脑生产商,以及广大用户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为安全、便捷的计算机系统身份识别方法。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计算机系统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在存储有预定加解密机制的手持终端机中写入用户信息,将手持终端机绑定到系统,建立用户信息和系统主机之间的映射,并保存于系统主机和手持终端机中;
2)系统主机公示第一加密信息,其中包含系统主机身份信息;
3)手持终端获取第一加密信息,利用预定解密机制解密,获得系统主机身份信息,依据系统主机身份信息查找对应的用户信息,并对用户信息加密后,成为第二加密信息;
4)系统主机接收到第二加密信息后,对其解密,获得静态密码;
进一步的说,所述步骤2)中,系统主机以图形编码的方式公示第一加密信息;所述步骤3)中,手持终端以视频采集的方式获取第一加密信息。
所述步骤3)中,手持终端以图形编码的方式公示第二加密信息;所述步骤4)中,系统主机以视频采集的方式获取第二加密信息。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包括:
1.1系统生成一个一次性使用的绑定码;
1.2系统主机产生绑定信息的字符串,字符串包含随机因素,然后利用绑定码加密;然后把加密后的信息传送给手持终端;
1.3手持终端通过绑定码解密,获得绑定信息并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天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天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4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