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对称导线自补偿的双路电导率检测监控仪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73998.1 | 申请日: | 201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3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黄扬明;曾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27/22 | 分类号: | G01R2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称 导线 补偿 电导率 检测 监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过程参数在线检测领域,涉及糖厂微糖份在线间接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带对称导线自补偿的双路电导率检测监控仪。
背景技术
在化工反应过程中,电导率是溶液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大小直接反映溶液的导电能力,并与电解质的浓度密切相关;而有机物的浓度也可通过适当的反应器转变为导电物质,进而测出反应前后电导率的变化大小,从而经过计算得到其浓度大小;此外,还有一类半电解质,在高频激励下,其浓度大小也与电导率密切相关;这些以电导率作为中间变量进行其它参数检测的场合,都需要一种稳定、精确的电导率检测装置,而目前国内厂家生产的电导率检测装置,一般都通过电阻箱来手动检定电导装置,使用较为麻烦,而且自动化程度低;或者并不考虑导线对电导率检测的影响,严重影响自校准精度及检测精度,特别在高频激励的场合尤为明显;而从国外进口的设备大都价格昂贵、维修维护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带对称导线自补偿的双路精密电导率检测监控仪。本发明采用内外对称导线与内部千分之一精度标准电阻相结合的办法,具有测量精度高、可靠性高、功能多、造价低、智能化程度高、制造维护方便、能够与其它设备组网、节能效果好等优点,除可连接各种电导常数的电极外,还可兼容一般电导率仪的传统激励频率,低周70Hz、高周1100Hz,并可提供超高周10KHz、100KHz的激励频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对称导线自补偿的双路电导率检测监控仪,包括显示装置和内置电路板,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液晶触摸屏1、电导率I显示窗2、电导率∏显示窗3、参数值显示窗4、操作按钮和指示灯;所述内置电路板包括主机板、显示板和电源板;所述主机板分别与显示板和电源板通过简单连接器或短电缆相电气连接;所述液晶触摸屏1通过短电缆与主机相应点连接,进行数据通讯,电导率I显示窗2、电导率∏显示窗3、参数值显示窗4、操作按钮和指示灯固定在显示板上,并通过显示板上的第二在片系统72进行按钮扫描并编码、数码管及指示灯刷新,第二在片系统72通过简单连接器或短电缆与主机板相应点电气连接,其中复位按钮18通过复位信号电缆线与主机板相应点连接;
所述主机板的电路由第一在片系统电路39、在片系统用电源电路40、模拟信号限幅保护开关切换电路41、CAN总线隔离驱动电路42、CAN总线用隔离电源DC/DC及滤波器电路43、电流输出用模拟隔离电源电路44、模拟量隔离输出/电流变换/驱动电路45、外扩RAM及电池保护电路46、晶体振荡及复位电路47、内部操作电路48、液晶触摸屏输入/输出通讯接口电路49、显示板通讯接口电路50、电磁阀用隔离电源DC/DC及滤波器电路51、电磁阀隔离输出控制电路52、电源板接口53、电导率检测控制接口54、开关信号隔离电路55、精密电源电路56、有源晶振与激励信号发生电路57、信号滤波驱动电路58、电导测量与自校准切换电路59、标准电阻切换阵列电路60、电导I跳档变送电路61、电导I检测接口62、电导I交流转直流及隔离电路63、电导∏跳挡变送电路64、电导∏检测接口65、电导∏交流转直流及隔离电路66、温度∏检测接口67、温度∏变送隔离电路68、温度I检测接口69及温度I变送隔离电路70共同电气连接组成;
所述显示板的电路由显示板与主机板接口71、第二在片系统电路72、显示电源滤波电路73、数码管与操作按钮和指示灯操控电路74共同电气连接组成;
所述电源板的电路由电源板与主机板接口75、主板用数字电源电路76、主板用模拟电源电路77、电导用隔离数字电源电路78、电导用隔离模拟电源电路79、主板用总开关电源AC/DC接口80、固态继电器电路81、电磁阀接口82、隔离变压器83、交流220V输入84共同电气连接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39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