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抗癌活性的生物碱类次生代谢产物Aspernigerin的合成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73852.7 | 申请日: | 2011-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5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凌云;吴清来;杨新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215/08 | 分类号: | C07D21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史双元 |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抗癌 活性 生物碱 次生 代谢 产物 aspernigerin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生物碱类次生代谢产物Aspernigerin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Aspernigerin的化学名称为N,N’-二(1,2,3,4-四氢喹啉基-N-甲酰甲基)哌嗪,英文名称为Aspernigerin;其结构为式一所示化合物:
(式一)
Aspernigerin是由南京大学的谭仁祥课题组于2006年首次发现的(Chem.Eur.J.2006,12,4393),是他们从狗牙根内生菌Aspergillus niger IFB-E003的固体培养物提取液中分离得到的,其结构通过多种波谱方法尤其是MS和NMR解析并通过X-单晶衍射分析得到确证,发现是一个骨架新颖的生物碱类次生代谢产物。
进一步的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发现,Aspernigerin对人的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宫颈癌细胞Hela、结肠癌细胞SW1116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22、46和35μM。阳性对照5-氟尿嘧啶(5-FU)对这三株癌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14、115和42μM。因此,Aspernigerin是一个具有优良活性的潜在药物分子或先导化合物。
关于Aspernigerin的全合成,目前为止,只有谭仁祥课题组有相关文献报道(Li Shen,Yong-Hao Ye,Xiao-Ting Wang,Hai-Liang Zhu,Chen Xu,Yong-Cun Song,Hai Li,and Ren-Xiang Tan Chem.Eur.J.2006,12,4393),路线如下:
该方法路线较长,操作较为繁琐,收率较低,仅为47.3%,产物纯化困难,需要进行柱层析纯化,而且操作过程需要频繁的调酸碱,三废较多。为使Aspernigerin得到更为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探索一种简便、廉价、高效的获得高纯度Aspernigerin的制备方法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生物碱类次生代谢产物Aspernigerin的合成方法。
N,N’-二(1,2,3,4-四氢喹啉基-N-甲酰甲基)哌嗪(Aspernigerin)的合成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将1,2,3,4-四氢喹啉溶于有机溶剂I中,在-10~40℃温度下,滴加氯乙酰氯,然后加入缚酸剂I,保温至反应完全,反应液用盐酸水溶液洗涤2~3遍,分出有机层,干燥脱溶,然后,减压蒸馏得N-氯乙酰-1,2,3,4-四氢喹啉;
(2)将哌嗪溶于有机溶剂II中,加入缚酸剂II,在50~150℃温度下,滴加含N-氯乙酰-1,2,3,4-四氢喹啉的有机溶剂II的溶液,保温至反应完全,降温,过滤,脱溶剂得产物粗品,加入有机溶剂III,加热溶解,趁热过滤,滤液降温结晶,得白色晶体,为终产物N,N’-二(1,2,3,4-四氢喹啉基-N-甲酰甲基)哌嗪。
所述有机溶剂I为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氯仿、四氯化碳、氯苯、乙醚、四氢呋喃、甲苯、苯、二甲苯或二氧六环,优选二氯甲烷或氯仿。
所述缚酸剂I为三乙胺、三甲胺、吡啶、N,N-二甲基苯胺或N,N-二乙基苯胺,优选三乙胺或N,N-二甲基苯胺。
所述有机溶剂II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甲醇、乙醇、甲苯、苯、二甲苯或乙腈,优选N,N-二甲基甲酰胺或甲苯。
所述缚酸剂II为三乙胺、三甲胺、吡啶、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钾或碳酸氢钠,优选三乙胺或碳酸钾。
所述有机溶剂III为甲苯、苯、二甲苯、乙酸甲酯与石油醚的混合溶剂或乙酸甲酯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优选甲苯。
步骤(1)所用1,2,3,4-四氢喹啉、氯乙酰氯和缚酸剂I的摩尔比为:1∶(1~2)∶(1~2)。
步骤(2)所用N-氯乙酰-1,2,3,4-四氢喹啉、哌嗪和缚酸剂II的摩尔比为:(2~3)∶1∶(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38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