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热态煤渣制备无机矿渣纤维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71216.0 | 申请日: | 2011-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6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习东;张作泰;刘丽丽;王景峰;赵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3B37/00 | 分类号: | C03B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加岭;张庆敏 |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煤渣 制备 无机 矿渣 纤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无机矿渣纤维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热态煤渣制备无机矿渣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渣是工业固体废物的一种,火力发电厂、工业和民用锅炉及其他设备燃煤排出的废渣,又称炉渣。煤渣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40~50%、Al2O330~35%、Fe2O34~20%、CaO 1~5%及少量镁、硫、碳等。其矿物组成主要有:钙长石、石英、莫来石、磁铁矿和黄铁矿、大量的含硅玻璃体(Al2O3·2SiO2)和活性SiO2、活性Al2O3以及少量的未燃煤等。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每年产生大量的煤渣。在我国,煤渣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废渣。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煤矸石、煤渣是国内年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废弃物。每年排放的煤渣超过亿吨,这些煤渣占用大量土地,污染人类生存环境,经雨水冲刷后,大量的流入河道,使河道壅塞狭窄,是河道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而且,其在多风的季节到处漂移,造成空气环境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如何利用煤渣,变废为宝,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国内外对于煤渣的综合利用,做过相关的探索。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煤渣用于建筑业:利用煤渣生产空心墙体砖。
(2)生产煤渣烧结砖:是以煤渣和粘土为原料,经搅拌、成型、焙烧等制成的砖。
(3)煤渣陶粒:是以煤渣为原料,加入一定量的胶结料和水,经成球、烧结而成的轻骨料。
(4)煤渣代替粘土做生产水泥的原料或混合材料。
(5)煤渣用于农业。
(6)煤渣用于回填。
尽管为了利用煤渣做出了种种尝试,但不可忽略的是,从炉膛中排除的煤渣的大量显热均没有被充分利用。据统计,我国煤渣的温度在900~1100℃左右,而现在的处理方式大多为自然冷却或水冲冷却,这样大量的热能就被白白浪费了。
粉煤灰是指燃煤(低热值燃料)锅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包括火和渣。2005年我国燃煤电厂的低热值电厂产生的粉煤灰量达3.3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40%。
煤渣,尤其是热态煤渣的余热利用一直是冶金和能源工业的重要问题,目前一直没有很好地做到资源与余热能源的双重利用。因此,如何同时对它们进行充分利用,需要经过研究,建立起一套可行的方法,这对提高废弃物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废弃能源,促进我国的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资源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跨越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热态煤渣制备无机矿渣纤维的方法,该方法发生了能质耦合,实现了能量与物质的同时充分利用,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利用热态煤渣制备无机矿渣纤维的方法,是将所述热态煤渣与粉煤灰经过固态混匀后,加热至熔融状态,得到熔融液,再将所述熔融液制成丝,即得到所述无机矿渣纤维。
具体来说,热态煤渣和粉煤灰的固态物质混匀,加热至熔融,可在热态煤渣中加入粉煤灰,通过加热,并控制温度与物料组成,从而控制熔融液的黏度与表面张力。
其中,所述热态煤渣的重量百分比为30%~90%。
其中,所述粉煤灰的重量百分比为70%~10%。
其中,加热至熔融状态的温度为1100℃~1800℃。
其中,所述熔融液的黏度控制在:0.5~3.5Pa·S之间;表面张力控制在250~600N/m之间。
其中,所述热态煤渣包括:火力发电厂、工业和民用锅炉及其他设备燃煤排出的废渣中的一种或其混合物。所述热态煤渣的主要成分包括:SiO240~50%、Al2O320~35%、Fe2O34~20%、CaO 1~5%及少量镁、硫、碳等。所述热态煤渣的温度为900~1100℃。
其中,所述粉煤灰包括:燃煤电厂、锅炉等,煤炭燃烧时产生的飞灰、固态残留物、废弃物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粉煤灰的元素组成包括:O 40~47%、Si 10~30%、Al 6~24%、Fe 1~20%和Ca 0~25%。
粉煤灰可以作为添加剂对热态煤渣进行调质,对其起改性作用,两者发生了能质耦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12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螺旋结构的节能灯
- 下一篇:强化绝缘的灯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