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秸秆墙体的框架柱、梁无模化施工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70202.7 | 申请日: | 2011-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2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赵之昆;王少健;赵海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之昆;王少健;赵海天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B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6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秸秆 墙体 框架 梁无模化 施工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是关于一种基于秸秆墙体的框架柱、梁无模化施工技术。
背景技术
秸秆建筑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柱、梁时,通常采用的建筑技术是利用拼接模板在现场进行浇筑,然后拆除模板,最后抹平外表面进行粉刷或贴饰装修。其存在的缺点是:需要使用和损耗大量的木质或钢质模板和支撑件、铁钉等附属建材;拆除模板后柱体、梁体表面不平整,需要重新抹平;建筑工序多、施工时间长、建筑成本高并严重污染环境。鉴于此,改革原有的建筑技术已是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一种基于秸秆墙体的框架柱、梁无模化施工技术,所述技术以预制的秸秆墙体与现场浇筑的框架柱、梁连为一体,所述框架柱、梁采用混凝土或同样强度的其它物质浇筑。本发明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有效利用秸秆等废弃原材料,提高保温隔热水平和材料的可再利用性,开创了秸秆墙体应用的新局面,有利于标准化生产,大幅度提高建筑建设的工业化水平,房屋建筑的整体水平和抗震能力,无模板铺设,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以及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
本发明是基于秸秆墙体的框架柱、梁无模化施工技术,以预制的外墙体在转角处拼合成□型的框架柱空间和U型的框架梁空间,框架柱、梁整体混凝土浇筑与外墙体连为一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外墙体为含有秸秆的墙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外墙体包括承重外墙体和非承重外墙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外墙体包括整面墙体和砌块式墙体。
根据本发明,所述整面墙体和砌块式墙体上部有凹槽,作为框架梁的模壳空间。
根据本发明,所述现浇框架构柱、梁的钢筋相互焊接,在墙体围合形成的空间处采用混凝土或同样强度的其它物质进行整体浇筑成形。
根据本发明,所述框架梁也可预制。
根据本发明,所述外墙体围合成的框架柱、梁的模壳空间内设有防水材料,以有效减低柱梁的“热桥效应”。
本发明所述基于秸秆墙体的框架柱、梁无模化施工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预制外墙体;
2、施工基础;
3、焊接框架柱钢筋;
4、校正、固定外墙体;
5、焊接框架梁钢筋;
6、铺设防水材料;
7、浇筑混凝土;
8、按照步骤3-8逐层施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促进建筑业环保经济发展
本发明开创了秸秆材料高附加值利用的先河,结合框架柱、梁的无模化施工技术,构建整体房屋体系,有利于促进建筑业环保经济发展。
2、大幅度提高住宅建设的工业化水平
实现了主要建筑工程量在工厂完成。就建筑的四个墙面加上露面为五面体的房屋建筑而言,围护结构占四面体,同时围护结构四面体又涉及保温、隔热、粉刷、装修处理等等,所以围护结构占房屋建筑工程量的70%。本发明中所述墙体材料主要采用的是可再生的秸秆,又是在工厂里完成,实现工厂化制造,对整个房屋建设提高工业化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整体性好、抗震能力高
本发明的所有预制外墙体构件,通过现浇框架柱、梁连接在一起,大幅度提高整个建筑的整体性和延性,从而极大提高建筑的抗震水平。
4、提高保温隔热水平
所有外墙体都采用秸秆墙体,保温隔热效果极好。工厂预制一次成型,一劳永逸。
5、大幅度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
无需动力吊装设备参与建设;框架柱、梁无模化施工;无模板支撑等;大大降低施工难度和降低成本。
6、大幅度缩短施工周期
建筑的脚手架工程、吊装设备工程、粉刷工程、模板工程、砌筑工程等大幅度减少,既节约费用,又缩短工期。
本技术方案符合我国建筑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促进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秸秆墙体施工和围合框架柱、梁空间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即秸秆墙体围合框架梁空间的示意图。
图中编号:1、秸秆墙体,2、框架柱空间,3、防水材料,4、框架梁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以建设秸秆住宅为例,施工步骤如下:
1、制作预制外墙体。预制外墙体中预置有钩状钢筋。
2、施工基础。按照设计要求浇筑钢筋混凝土基础圈梁,现浇的基础圈梁上按照设计要求预留框架柱钢筋头和防水构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之昆;王少健;赵海天,未经赵之昆;王少健;赵海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702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