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细长材料的紧固元件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68683.8 | 申请日: | 2011-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2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R·尼格尔;A·施米尔;A·赫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SMR专利责任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B13/04 | 分类号: | F16B13/04;F16L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 |
| 地址: | 卢森堡*** | 国省代码: | 卢森堡;LU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细长 材料 紧固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细长材料例如电缆和/或输电线的紧固元件。
电缆束和电缆接头被大量应用在汽车工业中。夹子通常包括电缆扎带,这些电缆扎带在单次使用之后不能再使用,所述夹子用于铺设这些电缆、线和电缆索并且用于固定。
背景技术
在DE 93 17 983 U中已知一种夹子,所述夹子具有由塑料制成的紧固夹,该紧固夹用于固定电缆束,以便整体地与锚固件连接,该锚固件用于将紧固夹相连接并且因此也将电缆束连接到部件上。锚固件设有伸展构件,例如通过这些伸展构件锚固件被锚定在一个开口中或者开口后面。只有当实现锚定的部分从部件的后侧被松开,才能将锚固件以非破坏性的方式从锚定位置松开。然而,在紧固夹后面的空间经常是不可进入的。如果例如在损坏之后必须移出紧固元件,以便为新的紧固元件空出位置,则必须破坏该紧固元件。
在EP0571327 B1中已知一个示例性的带有扎带的电缆夹。电缆夹具有扎带,该扎带通过一个孔眼连接到本体。当用在车辆中时,这种类型的带有扎带的电缆夹具有如下缺点:在将锚固件压入壁中的地方,没有密封作用可供使用。然而,在车辆中,对开向外侧的开口进行密封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夹,该电缆夹具有用于细长材料例如电缆、电缆索和线的可变的紧固选择方式,并且也实现了密封功能。
依据本发明的紧固夹的任务是可靠地固定电缆,同时易于安装且易于与电缆连接。
附图说明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阐述,附图示出了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电缆夹;
图2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的电缆夹的俯视图;
图3是沿剖切线A-A的剖视图;
图4是沿剖切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本发明的紧固元件1包括至少一个杆件2。如在图1中所示,所述杆件2沿直线从被连接到基板14的锚固件5向外延伸。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杆件被设计为一个单件或者单独地开始于基板的两个部件。杆件用于紧固被沿着杆件的纵轴线引导的细长材料,例如电缆或者线。杆件在它们的端部具有突出部3,这些突出部使杆件在端部变宽。所述突出部在内侧包含肋条结构11。锚固件5具有两个伸展臂6,这两个伸展臂逐渐变细成锚固元件7。在图1中的实施方式中,锚固件5具有一个平的前表面和多个斜的侧面13。锚固件5的本体被圆形的密封圈8包围。密封圈8是电缆夹的整合部件并且通过2K注塑技术(双组分注塑技术)直接与电缆夹一体成型。所述2K技术是优选的实施方式。然而,通过将密封圈生产为单独的部件并粘结到基体上,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电缆夹1也包括支座9。支座9被设计为中空的柱体,且具有一个沿着长柱体轴线的开口。支座9平行于杆件2设置在电缆夹的基板上。支座9具有柱形的、细长的结构,该结构包括一个用于引入电缆的开口。该开口不必位于所示的图3中上面的位置。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开口也可以设置在中空柱体的侧面或者设置在相反侧附近。由于开口而形成的臂9a具有向内弯曲的突出部9b。因此,能更可靠地固定待要安装的细长材料。
图2示出了从下面看的电缆夹的概览图。可以看到从基板14延伸出的杆件2。在该实施方式中,杆件被连接到一个部件。杆件延伸为突起部3。可以看到位于基板右侧的支座9。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支座9也设置在基板的另一侧上。
通过剖面A-A图3示出了在具有支座9的实施方式中,用于紧固细长材料的可选方式。主要沿着杆件2对电缆或者线进行紧固。在该过程中,沿着杆件引导待要紧固的材料,并且待要紧固的材料被搁在基板14的小的倒圆部4和电缆夹的杆件2上。在该过程中,倒圆部4与要安装的材料的标称半径相适应。细长材料由于沿着杆件的导向装置而具有一个设定的方向并且也不能沿着导向装置弯曲。这甚至在中空的线中也很重要。待要安装的材料的直径被从支座9的外壁到需要安装的材料的横截面中心的距离D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R专利责任有限公司,未经SMR专利责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86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泥生料立磨压差的智能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视力检测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