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棒粘结剂的制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67776.9 | 申请日: | 201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0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姜志华;刘淑芳;魏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华盛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5/14 | 分类号: | C10L5/14;C07G9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7480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粘结 制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棒粘结剂的制取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固定碳煤的粘结剂的制取方法。
背景技术
用低固定碳煤为原料制取合成氨的原料气时,先将低固定碳煤制成煤棒,然后煤棒放到造气炉中制取合成氨的原料气。低固定碳煤制造煤棒时一般采用腐殖酸钠粘结剂,目前主要用褐煤制取腐殖酸钠粘结剂。现在用褐煤制取腐殖酸钠粘结剂时,采用连续加褐煤的工艺,这样炉内温度难以一致,导致腐殖酸钠转化率仅在60%左右,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浪费了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腐殖酸钠转化率高的煤棒粘结剂的制取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氢氧化钠和水按质量比1:30~45加入反应罐,搅拌均匀后加温至90~110℃,将腐殖酸含量为3%以上的褐煤粉碎至粒度5mm以下,粉碎好的褐煤按水质量的50%~80%加入反应罐后封闭搅拌,反应罐的反应温度保持在90~110℃之间,反应进行45~60分钟后制得煤棒粘接剂。
本发明采用间歇式加料工艺,避免了连续加料过程中反应罐温度下降和不匀的问题,提高了腐殖酸钠转化率,达到90%以上。使用本发明不仅降低了煤棒粘结剂的生产成本,而且减少了褐煤资源的浪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说明。
1、氢氧化钠和pH值为6~8的水按质量比1:30~45加入反应罐,搅拌均匀后加温至90~110℃;
2、将腐殖酸含量为3%以上的褐煤粉碎至粒度5mm以下,粉碎好的褐煤按水质量的50%~80%加入反应罐后封闭搅拌,反应罐的反应温度保持在90-110℃之间;
3、反应进行45-60分钟后,测其pH值在8~10时,制得煤棒粘接剂,从反应罐的放液阀放出后即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华盛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华盛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77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