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文丘里原理的灌水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67208.9 | 申请日: | 2011-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4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林佳;朱德兰;车银伟;仇振杰;王剑;吕宏兴;牛文鹏;戚春燕;党思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5B1/00 | 分类号: | B05B1/00;B05B15/00;A01G25/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 地址: | 712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文丘里 原理 灌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水灌溉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文丘里原理的灌水器。
背景技术
滴灌是一种先进的灌溉技术,灌水器是滴灌系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灌水器的主要功能是消耗输水管内的压力,并使水滴均匀地出流。根据灌水器的消能原理灌水器可分为孔口式滴头、长流道滴头、迷宫紊流式滴头、压力补偿式滴头等几种形式。这几种滴头的消能方式分别是:利用小的出水孔造成的局部水头损失来消能;利用水流在微管中流动摩擦消能;利用管壁磨阻、尖角弯道、流道的收缩与扩大消能;利用水流压力对滴头内的弹性体的作用,使流道(或孔口)形状或过水断面面积变化来消能。以上几种灌水器利用的消能原理造成的水头损失较大,增加了能耗和成本;灌水器流道复杂、过水断面尺寸较小,在0.7-1.2mm之间,容易堵塞。由于灌水器的设计工作压力、流量和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滴灌系统的设计、投资成本、灌水的均匀度、系统使用的寿命、灌水质量以及作物的增产效果,所以新的高性能、低成本灌水器的自主开发将是滴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现有灌水器存在抗堵性能差、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文丘里原理的灌水器,该灌水器具有结构简单,抗堵性能好、水力性能良好、经济实用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基于文丘里原理的灌水器,其特征在于,由承插式进水口、文丘里管、回水管和出水口构成一体,文丘里管由相互连通的前管、收缩段、喉部、扩散段和后管组成,回水管将喉部和后管相连通,出水口从扩散段引出,承插式进水口与前管连通。
上述承插式进水口的长度为10mm,内径为4mm,出水口的内径为3mm。
上述文丘里管的长度为62.6mm,前管的内径为8mm,收缩段的锥度为1.57,喉部的内径为2mm,扩散段的角度为15°,后管的内径为11mm。
上述回水管是一段内径为6mm的弯管,由平行段、锥形段和连接段组成;其中,锥形段和连接段跨接在文丘里管的喉部和后管之间,其中,锥形段与喉部连通处的内径为2mm,平行段的长度为37.3mm,平行段的中心线距文丘里管的后管的外壁的垂直距离为10mm。
本发明的基于文丘里原理的灌水器,是利用由文丘里管造成的差压式的原理而设计的,文丘里管喉部流速增大、压力下降,在喉部形成负压,后部过水断面尺寸变大,流速水头变小,压力增大,因而在喉部和后管存在压力差,水从回水管由后管流入喉部,回水的水流循环使出水口流量减小并稳定,达到灌水器均匀出水的目的,抗堵性能好,运行可靠,结构简单,造价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文丘里原理的灌水器的剖面图。图中的标号为:1、承插式进水口,2、出水口,3、回水管,4、前管,5、收缩段,6、喉部,7、扩散段,8、后管。
图2是灌水器压力流量关系曲线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发明人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基于文丘里原理的灌水器,由承插式进水口1、文丘里管、回水管3和出水口2构成一体,其中文丘里管由相互连通的前管4、收缩段5、喉部6、扩散段7和后管8组成;回水管3将文丘里管的喉部6和后管8相连通,出水口2从文丘里管的扩散段7引出,承插式进水口1与文丘里管的前管4连通。
承插式进水口1的内径为4mm,长度为10mm。文丘里管的长度为62.6mm,文丘里管的前管4的内径为8mm,收缩段5的锥度为1.57,喉部6的内径为2mm,扩散段7的角度为15°,后管8的内径为11mm。
回水管3是一段内径为6mm的弯管,由平行段、锥形段和连接段组成;其中,锥形段和连接段跨接在文丘里管的喉部6和后管8之间,其中,锥形段与喉部6连通处的内径为2mm,平行段的长度为37.3mm,平行段的中心线距文丘里管的后管8的外壁的垂直距离为10mm。
出水口2的内径为3mm。
参见图2,申请人用ProE画图,激光快速成型做件,对制作的基于文丘里原理的灌水器进行了水力性能试验,拟合出压力流量关系曲线,灌水器压力流量关系为:q=16.101H0.377(R2=0.9722),该灌水器的流态指数仅为0.377,说明该灌水器相对于迷宫流道灌水器压力调节性能较好,因为迷宫流道灌水器流态指数约为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72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