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7020.4 | 申请日: | 201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6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杜美娜;王兵;林新松;李印柏;翟海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4/02 | 分类号: | C09J4/02;C09J4/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双组份 丙烯酸酯 结构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新型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包括A、B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A、B两组份的体积比为A∶B=10∶1:
其中A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含量包括:丙烯酸酯类单体50%-75%;增韧增粘剂20%-40%;还原剂0.1%-3%;稳定剂0.1%-6%;助剂0.1%-10%;
其中B组分按照质量百分比含量包括:氧化剂20%-50%;增塑剂20%-50%;环氧树脂15%~30%;增韧剂10%-25%;助剂0.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的丙烯酸酯类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烯酸酯单体、双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三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和带有羧酸侧链的双官能团丙烯酸酯类单体的二种以上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的增韧增粘剂包括氯丁橡胶、MBS树脂、ABS树脂、丁腈橡胶、PE、SEBS、SBS、氯磺化聚乙烯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稳定剂包括苯酚、苯醌、萘醌、EDTA-Na盐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还原剂包括N,N-二甲基苯胺、N,N-二甲基对甲苯胺、N,N-二甲基邻甲苯胺、N,N-二乙基对甲苯胺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的氧化剂为过氧化苯甲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的增塑剂为苯甲酸酯类增塑剂和高沸点长链烷基酯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的环氧树脂包括E20、E44或E51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的增韧剂包括ABS、SEBS、MBS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颜料、气相白炭黑、蜡、玻璃微球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新型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殊双官能团丙烯酸酯单体结构为分子主链末端含有两个甲基丙烯酸酯的双键外,在分子的侧链上含有羧酸基团。
12.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双组份丙烯酸酯结构胶的方法:
其中A组分制备步骤如下:将上述丙烯酸酯类单体与上述稳定剂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上述增韧增粘剂、还原剂和助剂充分溶解,在真空条件下脱泡;
其中B组分制备步骤如下:将上述氧化剂、增塑剂和环氧树脂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上述增韧剂和助剂充分溶解,在真空条件下脱泡;
按照上述步骤制备的A组分和B组分以体积比为10∶1的比例混合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70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固态层状漂白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