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浓度、高色度废水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65717.8 | 申请日: | 2011-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3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喻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喻明生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50118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色度 废水处理 工艺 | ||
1.一种高浓度、高色度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①、用污水泵将废水泵入第一厌氧池,停留时间1天,废水由第一厌氧池流入第二厌氧池,第一厌氧池的上部出水口前设40目滤网防止污泥外溢,根据废水浓度与色度需要在第二厌氧池停留至少1-2天,在第一厌氧池内设搅拌器对进水同步搅拌使废水充分与菌接触;
②、废水由第二厌氧池经流量控制计自流入装满稀释用清水的全封闭式配水池,池内设空气搅拌或搅拌器与进水同步搅拌,充分混合,使废水由原来不易处理的高浓度高色度废水稀释为易处理的低浓度低色度废水,同时启动回流泵将稀释后的废水泵入过滤池脱去余色;
③、内装活性炭或是其他过滤材料的过滤池为上升式滤池,滤池上部设有一高一低两个导流槽,低位导流槽将过滤水回流至配水池作为循环稀释用水,回流剩余的过滤余水以溢流形式顺高位导流槽进入好氧生物池进行生物降解;
④、好氧生物池为接触氧化生物膜池,池内挂塑料弹性填料或组合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形成好氧生物膜,池底部设空气管和微孔曝气器,气水比不低于25∶1,经好氧微生物降解后的达标水自流入清水池消毒灭菌后回用于配水池,剩余水量以溢流形式排放或做其它回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厌氧池和好氧池内分别按池液总量以重量百分比计投入0.4~0.6%的菌胶团细菌,所说细菌种类为:无色杆菌、气杆菌属、产碱杆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杆菌属、棒状杆菌属、丛毛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微杆菌属、诺卡氏菌属、假单胞菌属、八叠球菌属、螺菌属、动胶菌属、球衣菌属、蛭弧菌属、类大肠菌属、贝氏硫菌属、不动细菌属、短杆菌属、柄细菌属和噬纤维菌属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第二厌氧池的位置要高于配水池,池内装有塑料弹性填料使其成为与废水充分接触的厌氧生物膜,在厌氧菌的消化与反消化作用下,把废水中不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转变成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过滤池为下流式滤池,下流式滤池的池底要高于好氧生物池上部,底部设2个导流管,一个通入配水池,一个通入好氧生物池,用阀门和流量控制计控制各池所需的进水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说好氧生物池为一级至三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位置高于配水池的清水池底部设导流管,利用清水池与配水池的高差将达标水自压入配水池作为稀释水的补充和置换,清水池上部设溢流排放口,剩余水量以溢流形式排放或做其它回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喻明生,未经喻明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571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