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64473.1 | 申请日: | 2011-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5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伟峰 |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4;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翁坚刚 |
| 地址: | 213022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散热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发光二极管散热装置,包括绝缘材料层(2)和分布在绝缘材料层(2)上表面上的导电线路(3),还包括与导电线路(3)电连接的LED灯珠(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石墨膜(1);
石墨膜(1)是一种纯碳材高导热石墨膜,其厚度为0.012mm至1.0mm,导热系数为400至1900瓦/米·度;
导电线路(3)由导电材料制成,其厚度在0.01至0.3mm之间;导电线路(3)在其相应位置处设有与LED灯珠(4)的数量相对应的正极焊点和负极焊点;
绝缘材料层(2)是一层高导热绝缘胶或普通绝缘双面胶,其厚度在0.01至0.5mm之间;绝缘材料层(2)根据导电线路(3)的线路走向制作,其形状与导电线路(3)的形状相对应,且导电线路(3)的宽度比绝缘材料层(2)的宽度小1至3mm;
绝缘材料层(2)粘结固定在石墨膜(1)上,且位于石墨膜(1)的上方;导电线路(3)粘结固定在绝缘材料层(2)上,且位于绝缘材料层(2)的上方;
LED灯珠(4)的功率选择范围为1至30瓦,LED灯珠(4)设有一个正极引脚(41)和一个负极引脚(42);LED灯珠(4)由其位于底面的导热金属部位与石墨膜(1)的未粘贴有绝缘材料层(2)的部位相接触,且LED灯珠(4)的正极引脚(41)与导电线路(3)的相应一个正极焊点固定电连接,负极引脚(42)与导电线路(3)的相应一个负极焊点固定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电线路(3)所用的导电材料为铜箔或铝箔。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使用膜片裁切机裁切或使用冲压设备冲压将外购的高导热石墨膜材料制作成所需形状的石墨膜(1);
②使用裁切机裁切或使用冲压设备冲压将外购的包括铜箔或铝箔在内的导电材料根据电路设计制成导电线路(3);
③使用膜片裁切机裁切或使用冲压设备冲压将外购的高导热绝缘胶卷材或普通绝缘双面胶卷材根据由步骤②得到的导电线路的形状制成相应形状的绝缘材料胶皮,且绝缘材料胶皮的宽度比导电线路的宽度大2mm;
④采用手工方式或者使用SMT贴片机将由步骤③得到的绝缘材料胶皮粘贴至石墨膜(1)上,从而形成绝缘材料层(2);
⑤采用手工方式或者使用SMT贴片机将由步骤②得到的导电线路(3)粘贴至绝缘材料层(2)上;
⑥使用锡膏印刷机将焊锡膏印到导电线路(3)的各个作为正、负极焊点的部位上,或采用手工方式使用针筒将锡膏挤在导电线路(3)的各个作为正、负极焊点的部位上,再将导电线路(3)的其他部位用保护膜覆盖遮挡;
将LED灯珠(4)直接置于石墨膜(1)上未粘贴有绝缘材料层(2)的部位上相应一个位置处,或在各个LED灯珠(4)的底面的金属导热部位涂抹导热胶后置于石墨膜(1)上的未粘贴有绝缘材料层(2)的部位的相应一个位置处,并使每个LED灯珠(4)的正极引脚(41)与导电线路(3)的相应一个作为正极焊点的部位处的锡膏相接触,使每个LED灯珠(4)的负极引脚(42)与导电线路(3)的相应一个作为负极焊点的部位处的锡膏相接触;
再使用回流焊炉采用回流焊的方式或使用热风枪对焊锡膏进行加热,直至焊锡膏熔化,冷却后LED灯珠(4)与导电线路(3)电连接,从而制成所需的串联或者并联的LED光源,并得到相应的发光二极管散热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二极管散热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⑦使用超声波清洗机对由步骤⑥得到的发光二极管散热装置清洗残留物,从而去掉影响电性能的物质和对人体有害的焊接残留物,再使用包括放大镜、显微镜和在线测试仪在内的检测设备对发光二极管散热装置进行检测,对有问题的发光二极管散热装置进行返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伟峰,未经孙伟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447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