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串联式独立侦测电池充电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64258.1 | 申请日: | 2011-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8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福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胡婉明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串联式 独立 侦测 电池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充电器,尤其涉及一种针对AA或AAA可充电电池的充电、放电及供电所设计的充电器,以一同步转换开关模组来整合一独立侦测充电回路、串联合并放电回路的改进的串联式独立侦测电池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3C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电池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由于一次性电池用完后需丢弃,不仅增加使用成本,也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可充电电池(或称二次电池)相对于一次性电池,更可省钱及降低废电池的污染,因此使用数量不断增加,相对地电池充电器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其次,目前的二次性电池包含有:锂离子电池(Li-ion)、镍氢(Ni-MH)或镍镉(Ni-Cd);而可充电的碱性(A1kaline)电池等,也可称之为二次电池。而最近有机电解单元的锂电池被广泛使用在携带型电子装置,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温特性及稳定的储存容量的特点。
目前的锂电池在使用上仍存有下述缺失:一、各厂牌电子产品的锂电池的规格大都不相同,且纵使是同一厂牌的电子产品,例如:N牌手机,其下的锂电池种类可能有数十种,形成使用者在使用上的困扰。二、锂电池含有电解单元,在过流状态时可能爆炸,因此,在使用上仍有安全之虞。三、目前的行动电源(Portable Power),大都是使用内建的锂电池作为储能单元,但其非一般消费性产品的尺寸标准因此充饱无法取出单独使用,再者,纵使可以取出,也因锂电池的规格实在太多样,以致实用性不高。
因此,镍氢(Ni-MH)镍镉(Ni-Cd)或硷性(Alkaline)等可充电的二次电池,与锂电池相较之下,虽然储能密度不如锂电池,但其使用最广泛的AA或AAA电池,是全世界统一的规格,这也是其至今仍然广泛被使用的原因。惟其使用上仍有下述不足之处:
一、如图1所示,是习用一种并联式充电器的电路示意图,其揭示充电电路对并联的各电池(B1至B4)进行充电的模式,其优点是每一颗电池的充电电压接近,没有过度充电或充电不饱和的问题,但此种并联式充电模式的缺点是无法快速充电,且其要放电供3C电子产品使用时,因每颗电池的电压仅有1.2V~1.5V,因此必须将其串接放电,才能得到(1.2V~1.5V)x4=4.8V~6V的DC电压。但要将并联充电的电池的正、负端串接放电,其构造颇复杂,且必须克服电能消耗、压差及过热等问题。
二、如图2所示,是习用一种串联式充电器的电路示意图,其是以同一充电电路对串联的各电池((B1至B4)同时进行充电,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可以快速充电,但其具有易过热、漏液(Leak)及充不饱等缺陷。
三、缘是,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的US Patent NO.6,784,638号“Series Charger with Separate Detection of Batteries”,揭示一种可对多数个串联电池进行充电,并以一控制IC及单独侦测电路对每一个串联电池侦测控制的设计,进而改善前述串联或并联式充电器的缺陷;但是,该串联式独立侦测电池充电器,虽可达到对串联任一电池都可充电及判饱的功效,但其无法将所有电池串联放电,提供3C电子产品使用,为其未臻完善之处。
所以,本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积极研究,并加以改善,以克服其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改进的串联式独立侦测电池充电器,可让串联式独立侦测电池充电的电路,在同一台充电器装置上,可以将所有电池串联合并放电使用,借此充电器即可通过标准USB介面输出5V电源供3C电子产品充电使用,进而解决习用AA或AAA电池充电器及锂电池充电器的问题,具有增进充电器使用范围以及安全性的功效。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串联式独立侦测电池充电器,是在充/放电回路改变时,同步具有在充电座对电池充电时,自动关闭输出放电电流,以避免输出的电路干扰影响到充电,而在放电时则自动将充电回路断路,以避免干扰到放电,进而提升充/放电的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42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