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橡胶补偿式单向阀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61639.4 | 申请日: | 201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2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丁宫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宫滨 |
主分类号: | F16K15/02 | 分类号: | F16K15/02;F16K1/32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姜婷婷 |
地址: | 110025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 补偿 单向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向阀,尤其涉及一种阀橡胶补偿式单向阀,用阀橡胶的弹性变形弥补阀锥和阀座之间的缝隙,以此达到密封效果。当阀橡胶磨损或其他原因被损坏,可使用阀橡胶挤出装置将阀橡胶按指定量挤出一段,补偿之前的损坏部分。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国内外单向阀产品的技术研发中,关于如何提高阀的使用寿命,减少停机维护频率,降低运行成本的有关技术研发,倍受各国的重视。近几年,以隔膜泵、砂浆泵、泥浆泵为主的大型流体输送设备,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中发展迅速,尤其在电解铝厂生产线设备,选矿厂尾矿输送设备,水煤浆输送设备等远距离颗粒流体输送领域中,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而单向阀是这些流体输送设备中,更换备件最频繁,运行成本最高,也是最急待改进的部件之一。到目前为止,尚无在同时具备现有单向阀各项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还能大幅减少备件更换频率,降低运行成本的理想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过细心研制和反复试验,设计出一种阀橡胶补偿式单向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备件更换频率快的问题,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设备的自控程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阀体上设置阀橡胶挤出装置,阀橡胶设置在阀橡胶挤出装置的上部,阀橡胶挤出装置的注入孔设在阀体外侧,流体介质从注入孔注入阀橡胶挤出装置中;阀锥通过弹簧压在阀橡胶上;阀锥和阀盖上对应设有测距装置。
所述的阀体内侧孔壁上,设有耐磨衬套。
所述的阀锥的外部套装有导向套,导向套控制阀锥上下运动的轨迹。
所述的测距装置为自动测距装置,当阀锥达到最低位置时,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或以连续读数观测阀锥的位置,在阀锥达到警戒位置时,发出报警信号。
所述的阀体为一体式或分体式。
所述的弹簧设置在导向套的内侧或同时设置在导向套的内侧和外侧。
所述的流体介质是液压油,流体介质的注入装置为手动的液压泵或自动化液压系统。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如下:
1、结构上有利于大幅增加单向阀的过流量。
2、测距装置设在阀锥的对称中心,测距误差小。
3、阀锥、阀座无碰撞至损,大幅延长了使用寿命。
4、缩减了备件更换频率,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设备的自控程度。
5、当阀橡胶磨损或其他原因被损坏,可使用阀橡胶挤出装置将阀橡胶按指定量挤出一段,补偿之前的损坏部分,确保单向阀正常工作。阀内设有测距装置,可随时观察阀锥相对阀盖之间的距离变化,以此反映出阀橡胶的磨损情况。掌控阀橡胶挤出时机,避免阀锥和阀座相撞,有效地延长阀锥、阀座的使用寿命,减少停机更换备件的频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部位的符号说明如下:
1、阀盖,2、测距装置,3、导向套,4、弹簧,5、阀橡胶挤出装置,6、耐磨衬套,7、阀体,8、阀橡胶,9、阀锥。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更详细的进行说明。
实施例
阀体7内侧孔壁上设有耐磨衬套6;阀体7上设置阀橡胶挤出装置5,阀橡胶8设置在阀橡胶挤出装置5的上部,阀橡胶挤出装置5通过阀体7上注入孔,将流体介质注入阀橡胶挤出装置5中,以此将阀橡胶8从上端挤出。同时,通过控制该流体介质的注入量,实现控制阀橡胶从上端的挤出高度。阀锥9在非工作状态时,被弹簧4压在阀橡胶8上,阀锥9的外部套装有导向套 3,导向套3控制阀锥9上下运动的轨迹,弹簧4设置在导向套3的内侧或同时设置在导向套的内侧和外侧;阀锥9和阀盖1上对应设有测距装置2,通过测距装置2随时观察阀锥9相对阀盖1之间的距离变化,以此反映出阀橡胶的磨损情况;所述的测距装置2为自动测距装置,当阀锥9达到最低位置时,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或以连续读数观测阀锥的位置,在阀锥9达到警戒位置时,发出报警信号。
所述的阀体7为一体式或分体式。
所述的流体介质是液压油或其他流体介质,流体介质的注入装置为手动的液压泵或自动化液压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宫滨,未经丁宫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16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面积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其封装方法
- 下一篇: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