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动电容的感测电路及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60895.1 | 申请日: | 2011-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8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昭锜;彭士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D5/24 | 分类号: | G01D5/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差动 电容 电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差动电容的感测电路,特别是关于一种差动电容的感测电路及方法,可抵减运算放大器内部的非理想效应对输出的影响。
背景技术
差动电容(differential Capacitance)又称为电极电容,是针对两电极各自形成的电容的差值大小作感测,广泛地应用于感测压力、加速度、直线位移、旋转角度等物理作用所造成的电容变化的感测器(sensor),其电路结构依感测量的要求不同而不同,但基本皆是以感测器中两电极各自形成的电容的差异来产生感测值。
图1是现有量测差动电容10的感测电路,于美国专利公告第6,949,937号所提出,包含有切换式电容前端电路12及放大级(Amplifier Stage)14。差动电容10为两电极之间的电容,可视为由一对可变电容CT1、CT2组成。切换式电容前端电路12具有切换电路16及电荷储存电路18,于感测端Input1、Input2分别连接电容CT1、CT2,利用切换电路16中开关S1~S8的切换,让电容CT1、CT2连接电源VDD和VSS以供应适当的电荷,再重复将电容CT1、CT2的电荷转移至电荷储存电路18中的电容C1、C2中,最后将电容C1、C2中的电荷储存于一浮接的电容CD两端,以电容CD两端的电位差VCD对应电容CT1、CT2的差值,最后将电容CD的两端连接放大器14的输入,将此电位差VCD由放大级14放大输出,达到感测差动电容10的效果。图2a~图2e所示是图1中切换式电容前端电路12的操作示意图。而此现有技术更以过取样(Over-sampling)的方式,在不重置开关SR1及SR2的情况下重复图2a~图2d的动作,对电容CT1及CT2重复充放电,并重复转移电荷至内部的单一储存电容C1或C2中,用以于前端的切换式电容前端电路12中进行平均以抑制RF干扰或电源噪声后,之后,如图2e将电容C1、C2中的电荷储存于电容CD两端,最后,由图1中后端的放大级(Amplifier Stage)14连接电容CD的两端,放大输出。由于此现有技术是重复操作前端的切换式电容前端电路12以进行平均,并不是重复操作整个电路后再平均,具有节省功率消耗的效果。
但是,放大级14是利用运算放大器直接将对应输出电压VOUT1、VOUT2的差值VCD放大,会同时将运算放大器的非理想效应一并于输出端输出,如偏移(Offset)、闪烁噪声(Flicker Noise)、有限增益的错误(Finite Gain error)...等,使得感测结果受到影响。
此外,上述的操作方式,却无法有效地平均,以降低噪声。以经由电荷守恒计算可得n次电荷转移后,以C1电容为例,其输出电压VOUT1如下:
VOUT1=Vn+Vn-1·X+Vn-2·X2+…+V1·Xn-1,公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义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608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