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率半径的测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57990.6 | 申请日: | 2011-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3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 发明(设计)人: | 梁海锋;刘缠牢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海锋 |
| 主分类号: | G01B11/255 | 分类号: | G01B11/255;G01B7/293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 地址: | 710032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率 半径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率半径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曲率半径是衡量光学零件的主要技术指标,目前在光学加工领域,测试光学零件曲率半径的主要方法分为两类:接触法和非接触法测量,其中接触法测量方法主要有球径仪和样板两种,球径仪是通过测试零件凹面或凸面的矢高和玄长,来计算被测零件凹面或凸面的曲率半径。该方法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寻求矢高的最大值点/最小值点,测头需要在零件表面滑动,容易引起被测检表面损伤;并且测试需要较长的时间,不适合快速的、大批量现场检测;且对测量环境要求较高,震动、温度的变化容易引入测量误差。样板法是目前光学加工现场应用广泛的曲率半径监控工具,对一批相同的零件需要加工一个样板,加工的零件和样板比对,看曲率半径的偏差在不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一般不直接给出待测零件的曲率半径值,由于是接触测量,容易损伤零件表面,使用时通过观察标准面和待测面之间形成的干涉条纹多少,判读曲率半径的偏差,受人工影响因素较大,不适合快速的批量检测,并且要求待测表面经过抛光,对粗磨后和精磨后的零件,由于光的散射无法测量。非接触测量方法主要有自准直显微镜和干涉仪两种方法。自准直显微镜方法是通过先后瞄准待测面的顶点和球心,获得两次瞄准的几何位置之间的差值,这个差值就等于待测面的曲率半径,尽管测量是非接触的,但是测量中需要寻找待测面的球心(球心只有一个,需要准确的放置在自准直显微镜的光轴上),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去寻找,因此不适合现场快速的批量检测,并且零件的待测面需要经过抛光后,才能使用该方法测量,否则找不到自准直像。干涉仪测量需要昂贵的工作台,且本身设备昂贵,要求待测面经过抛光后的镜面,测试受震动的影响明显,不适合现场的工作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曲率半径的测量方法,不受震动等工厂环境影响,且属于非接触测量,不会损伤待测面,能够实现快速、大批量的现场检测要求,同时可以测量抛光和未抛光的零件表面曲率半径。
为了克服现有方法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提供一种曲率半径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距离( )已知的两个平行面(该距离小于球的直径)切割该球,和球体表面的相交线形成两个圆,通过非接触测量的方法获得这两个圆的半径和,则待测面的曲率半径表达为:
(公式1)
其中:
上述非接触测量方法可以是三角测距法、激光测距法、光纤位移传感测距法、超生测距法或基于电容变换原理做成的距离测量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优点是:
1) 测量不受现场低频震动的影响,零件即使存在震动甚至存在位移,只要可以获得两个切割圆,就可以计算获得待测面的曲率半径。
2) 测量不受零件表面质量的影响,可以测试粗磨后以及精磨后零件的曲率半径,也可以测量抛光后零件曲率半径,因为该方法不需要获得准直像。
3) 测量可以实现现场快速检测,测量过程中只要零件的口径大于两个切割圆之间距离,即零件只要放置的位置能形成两个切割弧,就可以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原理方法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本发明测量零件的原理方法;
图4是本发明测量凹面零件的一种测量装置
图5是本发明测量凸面零件的一种测量装置
图6是本发明测量凹面零件的第二种测量装置
1—第一切割圆,2—第二切割圆,3—待测球面,4—球心,5—第一弧,6—第二弧,7—圆心,8—弧上任意一点,9—第一CCD像面,10—第二CCD像面,11—第一投影光学系统,12— 第二投影光学系统,13—第二成像光学系统,14—第一成像光学系统,15—弧上任意一点的像,16—第一高度计,17—第二高度计。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海锋,未经梁海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79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