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频炉和真空感应炉双联脱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7597.7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0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宏;王炜;张贤忠;吴莉;岳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52 | 分类号: | C21C5/52;C21C7/06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杨柳林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频 真空 感应炉 双联脱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低磷超纯净钢冶炼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中频炉和真空感应炉双联脱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磷在钢中是有害元素,能显著降低钢的韧性,尤其是在低温条件下,韧性变坏更为显著,导致钢的冷脆,磷的偏析容易引发钢的局部组织异常,造成各向异性,对焊接性能不利,引起焊接开裂。因此该冶炼过程中需要对钢液进行脱磷处理。
本发明之前,常用的一种真空炉脱磷方法,只是简单加入CaC2-CaF2熔剂做脱磷剂,该脱磷剂单纯利用碱性脱磷没有加氧化剂,因而产生大量的炉渣,要长时间破除真空环境才能扒渣,容易加剧钢水的二次氧化,破除真空环境期间钢水二次氧化而产生钢水剧烈喷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同时,该脱磷方法的操作复杂、脱磷效果较差,终点磷含量达100ppm左右。申请号为02115419.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生产超低磷钢的控制磷的方法,它是按以下步骤进行:向炼钢炉内加入约占炉子金属料8~10%(重量比)的碱度在3.0~4.0、全铁含量在17~25之间的造渣剂进行炼钢炉脱磷,出钢时的磷控制在0.008%(重量比)以下;对钢水罐不断进行吹氩搅拌直至出钢结束后3~5min,同时加入钢水和铁水均能用的脱磷剂及活性石灰;吹氩搅拌结束后,在精炼炉进行加热搅拌(不脱氧);根据钢种需要,直接到真空进行脱氧合金化或扒掉钢渣后再进行脱氧合金化;进行连铸浇注回磷控制。但是该控制磷的方法只适合转炉炼钢,而且浇注过程中还要防止回磷,操作较复杂,生成成本高,而且脱磷结果大多只能在70ppm左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脱磷效果好、最终磷含量可达25ppm以下的中频炉和真空感应炉双联脱磷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中频炉和真空感应炉双联脱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一定的废钢原料,重量记为W;
2)将1~4%W的活性石灰装入中频炉的坩埚中,再装入废钢原料,送电升温至废钢融化完毕;
3)向钢液中加入3~6%W的初脱磷剂,控制渣温在1320~1380℃,待脱磷充分后扒渣再造白渣,然后取样并测定钢液样中磷的重量百分含量,计为P%,其中,所述初脱磷剂的各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氯化钙2~6%、硼酸1~5%、活性石灰70~80%、氧化铁皮10~20%;
4)将钢液转入真空感应炉坩埚中,坩埚底部预先装入1~4%W的活性石灰;
5)给真空感应炉送电升温,钢液温度控制在1500~1580℃,向钢液中加入萤石和三氧化二铁精粉精炼3~8min,再破空扒渣,其中,所加入萤石的重量控制为0.1~0.2%W,所加入三氧化二铁精粉的重量控制为4.3×P%W;
6)然后,向钢液中加入0.005~0.01%W的碳粒,合炉抽真空脱气脱氧;
7)再向钢液中加入0.005~0.01%W的铝丸,循环3~5min,在真空下浇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所加入的初脱磷剂量为5%W。
还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的初脱磷剂平均分两批加入至钢液中,待加入的第一批脱磷剂充分反应后扒渣,再加入第二批脱磷剂。
再进一步地,步骤5)所加入的萤石中CaF2重量百分含量≥85%。
本发明的采用了中频炉和真空感应炉双联脱磷,在中频炉中采用氯化钙、硼酸、活性石灰、氧化铁皮复合而成初脱磷剂,因为在中频炉中,初脱磷剂中氧化铁皮与钢液中磷发生下述反应:6P+5Fe2O3=3P2O5+10Fe,加入的活性石灰再发生下述反应:3CaO+P2O5=Ca3(PO4)2进行脱磷造渣,加入的氯化钙、硼酸则能很好的优化渣况,使脱磷反应尽可能充分彻底进行。中频炉中控制渣温在1320~1380℃,最佳脱磷率可达到90%以上,对于废钢原料磷含量低于0.1%的情况终点磷含量可达到低于0.01%。该初脱磷剂中所选用的氧化剂主要是氧化铁皮,来源广泛,成本低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75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洗衣机控制面板用旋钮
- 下一篇:薄型化按键结构及便携式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