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风机风包自动放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157132.1 | 申请日: | 2011-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8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黄涛;王文杰;张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3200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机 自动 放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压风机风包自动放水系统。
背景技术
压风机是矿区生产中必用的设备之一,其作用是将电能转化为风能,以驱动风钻、风锤等设备。压风机产生的风能存储在风包里。每个风包都与一个风包支管连通,各个风包支管都连通至风包总管。风包中的风经由风包支管,到达风包总管,然后被输送至井下作业区。
压风机产生的风中经常带有一定的水蒸汽,水蒸汽在风包中冷凝成水,风包中的水需要及时排除,以保证井下设备的正常工作。目前风包的放水是手动放水,每个风包支管上都设置有一个支管闸阀,需要放水时,打开与此风包连接的支管闸阀,以进行放水操作。
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手动放水的时间不易把握,不及时;放水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压风机风包自动放水系统,用以实现压风机风包实时自动放水,提高放水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风机风包自动放水系统,包括风包、与所述风包密封连接的风包支管,以及风包总管,其中,还包括:
疏水器,所述疏水器设置在所述风包总管的末端,用于导引风包支管和风包总管中的液体流出且阻挡气体流出。
如上所述的压风机风包自动放水系统,优选的是,还包括:
辅管和电磁阀,所述辅管的起始端与所述风包总管连通,所述辅管的起始端位于所述疏水器和所述风包支管之间,所述电磁阀安装在所述辅管上,用于周期性开启以导引风包支管和风包总管中的液体流出且阻挡气体流出。
如上所述的压风机风包自动放水系统,优选的是:所述疏水器为机械型疏水器、热静力型疏水器或热动力型疏水器。
如上所述的压风机风包自动放水系统,优选的是:所述风包支管上安装有支管闸阀,所述风包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支管闸阀的数量与所述风包的数量相等。
如上所述的压风机风包自动放水系统,优选的是:所述支管闸阀处于常开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风机风包自动放水系统,由于在总管的末端安装了疏水器,疏水器是处于常开状态,风包支管和风包总管中只要有水,就能由疏水器排除,可以提高排水的及时性,在寒冷的季节,还能避免风包支管和风包总管中的水凝结成冰,从而避免风包支管和风包总管被冷坏。另外,还能提高排水的效率,由于风包中的水分得以及时排除,输送至井下的风的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压风机风包自动放水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压风机风包自动放水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风包; 2-风包支管;3-风包总管;
4-疏水器;5-辅管; 6-电磁阀;
7-支管闸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压风机风包自动放水系统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压风机风包自动放水系统,包括风包1、与风包1密封连接的风包支管2,以及风包总管3,其中还包括疏水器4,该疏水器4设置在风包总管3的末端,用于导引风包支管2和风包总管3中的液体流出且阻挡气体流出。
疏水器的出水口可以接管子,以输出疏水器排出的水,如图1所示,也可以直接在疏水器的出水口下方设置水槽,以存储疏水器排出的水。
疏水器优选的实现方式为机械型疏水器、热静力型疏水器或热动力型疏水器。
疏水器的主要作用是阻气排水,且有水即排,其基于密度差、温度差或相变,可自动识别气和水。基于密度差自动识别气和水的疏水器为机械型疏水器;基于温度差自动识别气和水的疏水器为热静力型疏水器;基于相变自动识别气和水的疏水器为热动力型疏水器。
机械型疏水器的工作原理为:利用凝结水与风之间的密度差,通过凝结水的水位变化,使浮子升降带动疏水器中的阀瓣开启或关闭,以达到阻气排水的目的。机械型疏水器不受工作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影响,有水即排,与其他类型的疏水器相比,其结构简单,陈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71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