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层立交桥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55578.0 | 申请日: | 2011-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6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邱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世军 |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63458 黑龙江省大***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交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交桥。
背景技术
时下,汽车是陆地运输的主要工具;小汽车是个人代步的趋势,甚至是个人财富、地位的象征,很少还会有人把骑着高头大马当着是荣誉。所以,大小汽车越来越多,交通日趋拥挤。特别在城市的一些十字路口,人车混杂,或前或左或右,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甚至交通事故。建立立交桥可以解决十字路口交通拥挤,但十字路口往往是本区域最繁华的地带,寸土寸金,所以建立造型适度,占地较少的立交桥才是时之所需。不是每一个十字路口都需要建一座北京西直门那样的巨无霸立交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实需要和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节约土地、建设成本较低、尤其适用于城区使用的四层立交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四层立交桥(如图1)。
所述一种四层立交桥适用于一条主干道与一条次干道交叉的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对应A、B、C、D四个方向。所述一种四层立交桥由机动车直行道、左转弯道、右转弯道、转向道、人行道组成,分第一层桥(如图2)、第二层桥、第三层桥、第四层桥。
经过第一层桥的有通道(2)、通道(5)和通道(6);经过第二层桥的有通道(1)和通道(8);经过第三层桥的有通道(9)通道(12)和通道(13);经过第四层桥的有通道(3)和通道(10);所述一种四层立交桥四条右转弯道,即通道(4)、通道(7)、通道(11)、通道(14)均接近于自然地面。
下面进一步说明所述一种四层立交桥各组成部分。
所述一种四层立交桥的主干道位于第二层桥,是一条双向通道直行道,通道(1)从B至A,通道(8)从A至B。
所述一种四层立交桥把次干道的双向直行道在空间上转化为上下垂直分布的两条单向直行道,其一,通道(6)从C至D,经过第一层桥,其二,通道(13)从D至C,经过第三层桥。把次干道的双向直行道在空间上转化为上下垂直分布的两条单向直行道的作用有二,其一,解决了直行道与左转弯道交叉问题;其二,次干道在本来是双向通道的路面上只设置了单向通道,减少了一个方向的通道,增加了路宽。
所述一种四层立交桥共有四条左转弯道。通道(3)从主干道B经过第四层桥进入次干道D;通道(5)从次干道经过C过第一层桥左转弯进入主干道B;通道(10)从主干道A经过第四层桥进入次干道C;通道(12)从次干道D过第三层桥左转弯进入主干道A。所述一种四层立交桥左转弯道优点有二:其一,左转弯道均为直接90度左转弯,行车路线较短;其二,左转弯道均在十字中,占用额外的土地较少,仅通道(3)、通道(10)占用少量额外的土地。所述一种四层立交桥的第四层桥的作用在于把通道(3)、通道(10)与其它通道在立体空间上分离。
所述一种四层立交桥共有四条右转弯道。通道(4)从主干道B右转弯进入次干道C,与通道(2)分叉处比自然地面稍低,作用是在坡道长度不变的条件下,减小通道(2)进入第一层桥的坡度大小;通道(7)从次干道C右转弯进入主干道A,与通道(9)、通道(12)交汇处比自然地面稍高,作用是在坡道长度不变的条件下,减小通道(9)、通道(12)从第三层桥出来的坡度大小;通道(11)从主干道A右转弯进入次干道D,与通道(9)分叉处比自然地面稍高,作用是在坡道长度不变的条件下,减小通道(9)进入第三层桥的坡度大小;通道(14)次干道D右转弯进入主干道A,与通道(2)、通道(5)交汇处比自然地面稍低,作用是在坡道长度不变的条件下,减小通道(2)、通道(5)从第一层桥出来的坡度大小。右转弯道不与其它通道交叉,所以四条右转弯道的主体均接近于自然地面,作用是降低建筑成本,增加驾驶者舒适度。
所述一种四层立交桥设有两条用于主干道的转向道。其中,通道(2)起于主干道B,进入第一层桥后左转弯再左转弯实现180度转弯返回主干道B;通道(9)起于主干道A,进入第三层桥后左转弯再左转弯实现180度转弯返回主干道A。转向道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进一步改善了主干道的交通。
所述一种四层立交桥竖穿人行道有两条:其一,从J点进入第三层桥达到L点,通道(4)位于其下,然后从第三层桥的L点达到N点,在L点至N点途中,人行道与通道(13)平行且隔离,然后从第三层桥的N点达到Q点,通道(14)位于其下;其二,从H点进入第一层桥达到K点,通道(7)位于其上,然后从第一层桥的K点达到M点,在K点至M点途中,人行道与通道(6)平行且隔离,然后从第一层桥的M点达到P点,通道(11)位于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世军,未经邱世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55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