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后吸收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54736.0 | 申请日: | 2011-06-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1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雄军;李斌;梁福才;谢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K5/14;C08J3/24;H01B3/44;B29B9/06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侯雁 |
| 地址: | 213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过氧化物 交联 聚乙烯 绝缘材料 吸收 工艺 | ||
1.一种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后吸收工艺,是以聚乙烯、抗氧剂和过氧化物交联剂为原料制备得到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步骤如下:
(1)配料:将抗氧剂和聚乙烯进行配料,然后进入下一步;
(2)混炼造粒:将配料在混炼机中进行混炼,混炼后的物料经过滤后进行挤出造粒,混炼过滤造粒的操作温度为160~200℃,造粒后的物料进入下一步;
(3)脱水干燥:将上一步造粒得到的物料进行脱水干燥,得到中间体;
(4)再混合:将上一步得到的中间体与过氧化物交联剂进行混合,混合温度为50~90℃,混合时间为5~240min,混合后的物料进入下一步;
(5)后吸收:将上一步得到的物料进行后吸收,后吸收后的物料进入下一步;
(6)冷却:将上一步得到的物料进行冷却,得到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后吸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抗氧剂和过氧化物交联剂三者重量比为100:0.15~0.30:1.6~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后吸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为粉末状抗氧剂,聚乙烯为颗粒状低密度聚乙烯,过氧化物交联剂为经过过滤的液态过氧化物交联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后吸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为300号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PS802抗氧剂、1076抗氧剂或1035抗氧剂中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后吸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氧化物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双2,5硫化剂或过氧化异丙苯中的任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后吸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吸收时的温度为50~90℃,后吸收的时间为3~30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后吸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炼机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双阶双螺杆挤出造粒机、单螺杆往复式挤出造粒机、密炼机或捏炼机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后吸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干燥时采用的干燥设备为离心脱水机、沸腾干燥床、真空干燥器或旋风分离器中的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绝缘材料后吸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时采用的过滤设备为过滤网或工业过滤器,过滤目数为80~5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473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