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锚墩固定的海底输油输气软管管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53354.6 | 申请日: | 2011-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1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晖;张大地;张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7D1/02 | 分类号: | F17D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固定 海底 输油 软管 管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上采油、采气等海上作业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底输送原油和油气的软管管线。
背景技术
随着沿海地区和浅水区储备油气资源的日益枯竭,深水区油气资源的开采和生产成为了海洋能源开发的目标。目前发现的大型海上油田大多处于深水海域,世界各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采和生产正加快向更深的水域发展。海底输油管线是深海采油生产系统中关键的结构体之一,随着海底油田的深度加深,传统的钢管输油管道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越来越困难,造价也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施工方便容易、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的海底输油输气软管管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锚墩固定的海底输油输气软管管线,它包括线缆和用于输油输气的软管,所述线缆上依次设有防止线缆在海底发生漂移的锚墩组件和用于约束所述软管的约束组件。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锚墩组件包括第一夹具和重力块,所述第一夹具用于与线缆相连,所述第一夹具固定于重力块上,所述重力块直接放置于海床上。
所述约束组件包括约束带和设于约束带两端的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的端部设有定位槽,所述线缆夹持固定于定位槽中,软管套设于首尾连接于线缆上的约束带内。
所述软管的端部设有软管接头,所述软管接头包括连接管和带螺栓的加强箍,所述软管粘结套设于连接管上,所述加强箍套设于所述软管与连接管的结合部上,所述连接管的出口端设有用于安装连接的连接部。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
1、本发明采用软管来实现输油输气,且线缆上依次设有锚墩组件和用于约束软管的约束组件,可以有效约束软管,实现可靠的输油输气,防止软管在海底发生大位移的漂移,具有软管保护好、牢固可靠、成本低的优点。
2、本发明采用软管来实现输油输气,软管质量轻便、无需防锈处理、能折叠、能盘圆于滚筒之上,不会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海水压力而发生管道的压曲破坏,接头少,铺设施工速度快;采用软管输送油气时,软管内油气产生的压力可以由软管外部的海水压力来平衡,作用于软管管壁上的应力小,更加节省材料;采用软管在输送油气时,管内油气的比重比海水小,软管内的油气能够受到海水的浮力作用,油气在浮力的作用下在管道内有自行向海面运动的趋势,可以减少管线的输送压力;
3.本发明的软管及线缆均为柔性结构,无论是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床加速度还是海床位移均对本发明的管线结构的作用非常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管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管线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约束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软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铺设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线缆;2、软管;21、软管接头;211、连接管;212、连接部;213、加强箍;3、锚墩组件;31、重力块;32、第一夹具;4、约束组件;41、约束带;42、第二夹具;421、定位槽;5、线缆入水控制滑轮;6、软管控制绞盘;7、线缆控制绞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于海底输油输气的软管管线包括线缆1和用于输油输气的软管2,线缆1上依次设有用于防止管线漂移的锚墩组件3和用于约束软管2的约束组件4。
如图3所示,锚墩组件3包括重力块31和第一夹具32,第一夹具32与线缆1相连,重力块31放置于海床上,结构简单可靠。
如图4所示,约束组件4包括约束带41和设于约束带41两端的第二夹具42,第二夹具42的端部设有定位槽421,线缆1夹持固定于定位槽421中,软管2套设于首尾连接于线缆1上的约束带41内。约束组件4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实现对软管2的固定可靠而又不会损伤软管2。未与线缆1夹持固定前,约束组件4为两端设有第二夹具42的带状物,在使用时将一个第二夹具42夹持固定于线缆1上,然后将约束带41套住软管2,最后将另一个第二夹具42夹持固定于线缆1上即可实现约束组件4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33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20排小外形晶体管挡板
- 下一篇:一种氧化铝的气力提升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