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万能轧机的水平轧辊的轴向窜动测量装置的连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2759.8 | 申请日: | 201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4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陶功明;吴远洪;陈崇木;王彦忠;王仁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8/00 | 分类号: | B21B3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桑传标;李翔 |
地址: | 61706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万能 轧机 水平 轧辊 轴向 测量 装置 连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万能轧机水平轧辊的窜动测量,具体地,涉及一种万能轧机的水平轧辊的轴向窜动测量装置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钢轨轧制过程中,万能轧机的水平轧辊的辊身两侧受力不均,由于存在装配间隙或者零部件磨损产生的间隙,水平轧辊在侧向轧制力的作用下可能沿轴向发生移动。为便于调整水平轧辊或为消除轧机间隙提供准确参数,需要用测量装置对轧机轴向窜动进行测量。由于万能轧机的结构非常紧凑,轧辊周围的空间很小,对测量装置的连接和固定有较高的要求。其中,测量装置可以是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例如光学)测量装置。非接触式测量装置容易受到测量现场的环境(例如水汽、烟气)的影响,因而可能导致测量不精确。而接触式测量装置通常固定于轧机牌坊之外的基础(例如地面)上并通过横向的测量杆接触测量点。由于测量装置固定在轧机牌坊之外,导致测量工具与轧辊的距离过远,从而需要长度很长的测量杆,这要求测量杆具备很好的刚度,也就是需要增加测量杆的断面面积和体积,继而增加测量工具的自重。由于测量工具的自重可能对测量精度产生影响,而且测量的位移可能是轧机牌坊的位移连带造成轧辊的位移,因而这种布置方式容易导致测量不精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接触式测量工具与水平轧辊的连接并确保测量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万能轧机的水平轧辊的轴向窜动测 量装置的连接方法(以下简称连接方法),该连接方法包括使用连接件将测量装置安装到万能轧机的轧机牌坊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U形并包括腰部和两个腿部,该两个腿部分别连接于所述腰部的两端,所述腰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每个腿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腰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测量装置连接,所述腿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轧机牌坊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滑接槽或多个第一紧固孔并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测量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紧固孔并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轧机牌坊连接。
优选地,所述腰部设置有滑接槽,该滑接槽沿所述腰部的延伸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腰部设置有多个第一紧固孔,该多个第一紧固孔沿所述腰部的延伸方向排列。
优选地,所述两个腿部中的一个上设置有一个第二紧固孔,另一个上设置有两个第二紧固孔。
优选地,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安装板,固定在该安装板上的标尺,与所述安装板枢接的测量杆,用于调节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测量杆的相对定位的定位单元,所述测量杆的一端设置有指针,另一端设置有顶杆。
优选地,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固定板、弹簧和调节螺钉,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测量杆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调节螺钉与所述固定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测量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横向于所述测量杆延伸的螺孔,所述顶杆具有与该螺孔配合的螺纹。
优选地,所述顶杆比所述指针更靠近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测量杆的枢接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测量装置安装在万能轧机的轧机牌坊上,从 而能够准确测量水平轧辊相对于轧机牌坊的轴向位移,为后续的调节操作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使用本发明的测量装置和轧机牌坊的连接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件
11:腰部12:腿部13:第一紧固孔14:第二紧固孔
15:第一紧固件16:第二紧固件
20:轧机牌坊21:水平辊轴22:轴承
30:测量装置
31:安装板32:滑动连接板33:标尺34:测量杆
35:顶杆36:固定板37:定位弹簧38:调节螺钉
39:枢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27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