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倍率变焦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2107.4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2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腾龙 |
主分类号: | G02B15/16 | 分类号: | G02B1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韩明星;金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倍率 变焦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倍率变焦镜头,尤其涉及一种变焦比高达15倍以上、广角端的视角在75度以上、且适合于小型的APS尺寸单反照相机的高倍率变焦镜头。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一种高倍率变焦镜头,提出有一种APS尺寸用的具有变焦镜头,该变焦镜头从物侧起依次具备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并通过改变前述的透镜组之间的间隔来进行变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组由从物侧起依次配置的具有正屈光力的前组和具有负屈光力的后组构成,且通过仅使所述后组沿着与光轴垂直相交的方向移动来补偿成像位置的位移,所述后组中的至少一个透镜面与具有近轴曲率半径的球面相比,呈从光轴朝向周边部分正屈光力变强或者负屈光力变弱的非球面形状,并满足如下条件式:
3.7<f1/fw<7.0
其中,
f1:前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
fw:处于广角端状态的前述变焦镜头的焦距(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作为现有的另一高倍率变焦镜头,提出有一种APS尺寸用的变焦镜头,该变焦镜头从物侧起至像侧依次具备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和包含正屈光力的透镜组的后组,该后组具备通过移动而具有与光轴垂直方向的成分,从而使成像位置发生位移的负屈光力的透镜组IS和相对该透镜组IS更靠近像侧的正屈光力的透镜组R_IS,在变焦期间,透镜组IS和透镜组R_IS的间隔发生变化,其特征在于:
设透镜组IS的焦距为fIS,透镜组R_IS的焦距为fR_IS,望远端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为fT,则满足如下条件式:
0.05<|fIS/fT|<0.18
2.0<f1/fR_IS<4.5(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372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16440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为具有适合于数码单反照相机的较长的后焦距。但是,专利文献1的高倍率变焦镜头具有10倍左右的变焦比,在广角状态具有70°以上的视角。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为具有振动补偿机构,具有适合于数码单反照相机的较长的后焦距。但是,专利文献2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焦距为18.6~241.2mm,变焦比为12.97倍。
假如,在专利文献1和2的高倍率变焦镜头中,将变焦比设为15倍,则在望远端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间隔变大,第一透镜组的凸透镜的周缘部分的厚度将变成负值。因此,如果对于该第一透镜组的凸透镜的周缘部分,确保其厚度以便能够实施,则第一透镜组的有效口径将变大,导致无法实现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现有技术的高倍率变焦镜头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变焦比高达15倍以上、广角端的视角在75度以上的适合于APS尺寸单反照相机的高倍率变焦镜头。
本发明的高倍率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G1、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G2、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G3、正屈光力的第四透镜组G4,并满足条件式(1)。
6<Lw/(Ft/Fw)<10 (1)
其中,
Lw:处于广角端的光学全长(最靠近物侧的透镜面至像面的长度);
Ft:处于望远端的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
Fw:处于广角端的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
本发明的高倍率变焦镜头,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构成,所以可以构成小型、变焦比高达15倍以上、广角端的视角在75度以上的适合于APS尺寸单反照相机的高倍率变焦镜头。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权利要求2)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G2、第三透镜组G3、第四透镜组G4的合成焦距满足条件式(2)。
-0.5<F_Bw/F_Bt<-0.12 (2)
其中,
F_Bw:处于广角端的第二透镜组G2的最靠近物侧的透镜面至像面的焦距;
F_Bt:处于望远端的第二透镜组的最靠近物侧的透镜面至像面的焦距。
第二实施例(权利要求3)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正的第三前透镜组、负的第三后透镜组,并通过所述第三后透镜组补偿像抖动。
第三实施例(权利要求4)的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组包括: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腾龙,未经株式会社腾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21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拉削工具
- 下一篇:洗衣机以及洗衣干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