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梅鲚的人工繁殖与驯化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52097.4 | 申请日: | 2011-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5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杜伟林;陈剑兴;陆建平;张倩;高元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相城区新时代特种水产养殖场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李光松 |
| 地址: | 21513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繁殖 驯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类的繁殖驯化技术,具体涉及梅鲚的人工繁殖与驯化方法。
背景技术:
梅鲚与太湖银鱼、白虾齐称“太湖三宝”,生产价值很高,但由于在自然条件下,梅鲚的生长和发育都比较缓慢,远不能满足经济化生产的要求。而且单从个体的角度来看,个体较轻,自然繁殖的成活率也较低。事实上,梅鲚的生产主要还是依赖自然繁殖,不仅繁殖率低,而且产量也较小,为了扩大生产,提高经济效益,高效率的人工繁殖就显得很关键了。不过在现况下,虽然关于梅鲚的人工繁殖技术有很多的科研工作者都作了不少的研究,也取的了一些重大的突破,但在实际的情况下,由于技术、环境和梅鲚本身繁殖过程复杂的原因,人工繁殖的技术并不完善,梅鲚大规模人工繁殖生产仍然在探索之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梅鲚的人工繁殖与驯化方法,它保证了梅鲚的大量繁殖,存活率高,人工驯化的梅鲚体重增加,能满足经济化生产的要求。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它的人工繁殖方法为:1、亲本捕捞,梅鲚亲本,选自性腺成熟的个体,个体体长一般在15-25厘米,对捕捞的亲本进行受精,受精卵在实验室进行观察,记录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状况;2、人工授精,由于梅鲚耐氧性比较差,亲本捕捞时不易成活,所以亲本的人工授精是在渔船上进行的,梅鲚的卵为粘性浮性卵,先将成熟的雌鱼卵挤出到烧杯中,在没有强光照射的环境下迅速把雄鱼的精液挤出到刚才已经挤出的卵上,让其充分接触受精,然后倒入生理盐水并进行搅拌,使鱼卵与精液充分混合,充分受精;3、实验室的孵化,受精后的鱼卵立即进行充氧,人工授精结束后,鱼卵在充氧的条件下运回实验室在室温充氧条件下孵化,室温在22-26度,鱼卵一般一天换一次水。
本发明温度影响梅鲚的胚胎发育,不同的温度,梅鲚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时间不同。
它的驯化方法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将刚平游的体格健壮、规格均匀的梅鲚苗放入30只120×70×60cm盛水的玻璃缸中,放养密度为200尾/m2,玻璃缸水位25cm,流水饲养,水流量为1升/分钟;所投喂主体饵料是市售配合饲料、轮虫、和卤虫,补充或不补充蛋黄,共组成10种饵料组合,饲养期间平均水温25℃,溶氧高于6mg/L,氨氮低于0.14mg/L。每天投饵4次,投喂量以吃饱为准。
2、第一阶段,以第一阶段的十组鱼为材料,并弃其中个体较大和较小的,继续饲养60天,放养密度为50尾/m2,期间投喂相同的人工配合饲料,水温保持在25℃,溶氧高于6mg/L,氨氮低于0.14mg/L,每天投饵4次,投喂量以吃饱为准。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保证了梅鲚的大量繁殖,生活率高,人工驯化的梅鲚体重增大,能满足经济化生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人工繁殖过程中温度对梅鲚胚胎发育时间的影响结果示意图;
图2为驯化第一阶段中各个饵料组合对梅鲚开口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示意图;
图3为驯化第二阶段中各个饵料组合对梅鲚平均存活率的影响结果示意图;
图4为驯化过程中各个饵料组合对各个阶段的梅鲚开口成活率,转口成活率的影响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4,本具体实施方式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它的人工繁殖方法为:1、亲本捕捞,梅鲚亲本,选自性腺成熟的个体,个体体长一般在15-25厘米,对捕捞的亲本进行受精,受精卵在实验室进行观察,记录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生长发育状况;2、人工授精,由于梅鲚耐氧性比较差,亲本捕捞时不易成活,所以亲本的人工授精是在渔船上进行的,梅鲚的卵为粘性浮性卵,先将成熟的雌鱼卵挤出到烧杯中,在没有强光照射的环境下迅速把雄鱼的精液挤出到刚才已经挤出的卵上,让其充分接触受精,然后倒入生理盐水并进行搅拌,使鱼卵与精液充分混合,充分受精;3、实验室的孵化,受精后的鱼卵立即进行充氧,人工授精结束后,鱼卵在充氧的条件下运回实验室在室温充氧条件下孵化,室温在22-26度,鱼卵一般一天换一次水。
所述的温度影响梅鲚的胚胎发育,不同的温度,梅鲚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时间不同。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鱼卵经过46小时35分第一个梅鲚苗孵出,刚孵出的鱼苗体长2.2~2.5mm,卵黄囊球形,体节91-99对,二日龄鱼苗长2.5~3.5mm,三日龄4.5~5.0mm,四日龄卵黄囊逐渐消失,刚孵化的鱼苗活动力很弱,静卧水底,以后活动力逐渐增强,刚开始有上下垂直运动,逐步变成水平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相城区新时代特种水产养殖场,未经苏州市相城区新时代特种水产养殖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20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隔离式电流传感器
- 下一篇:气体传感器老化补偿及故障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