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环生物碱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抗海洋生物污损方面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51198.X | 申请日: | 2011-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1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漆淑华;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D487/20 | 分类号: | C07D487/20;C09D5/16;C12P17/18;C12R1/8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潘伟健 |
| 地址: | 51030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生 碱化 及其 制备 方法 海洋生物 污损 方面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碱化合物,具体来说是涉及一种新的螺环生物碱化合物,另外还涉及这种生物碱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抗海洋生物污损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历史进程中,人类一直面临着防除海洋附着生物的间题。海洋污损生物(marine fouling organism)是海洋生物种栖息或附着在船舶和各种水下人工设施上,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总称。全世界海洋污损生物共4000余种,我国沿海记录614种,其中最主要的类群是藻类、水螅、外肛动物、尤介虫、双壳类、藤壶和海鞘等。海洋污损生物在船体、水管、渔箱、油井等各种物体表面附着、生长以至形成群落,造成海洋生物污损,严重影响和阻碍了人们对海洋资源的探索与利用。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汞、砷等防污剂的禁用,大部分船体的防污一直都基于防污漆释放廉价且持续时间长的有机锡。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有机锡在鱼类、贝类体内会积累,导致遗传变异甚至还有可能进入食物链,于是到80年代末,各国纷纷立法,禁用或限用有机锡防污涂料。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1年10月通过了国际协定即控制船体防污中有害防污剂的应用,到2008年全面禁止在防污涂料中使用有机锡。随后在市场占主导地位的防污涂料是低释放率的含铜防污涂料,然而,重金属元素会在海洋中,特别是在海港中大量聚集,导致海藻的大量死亡,影响鲤鱼、虾、蟹及各种软体、背囊动物的胚胎生长,破坏其血细胞,从而破坏其生态平衡,也最终将会被禁用。因此,开发研制高效低毒(无毒)的天然海洋防污剂具有重要经济和社会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出一种具有新的螺环生物碱化合物,另一个目的是开发出这种生物碱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进一步的目的是开发出这种生物碱化合物在抗海洋生物污损方面的应用。
我们通过多种柱层析及一维、二维核磁共振波谱,从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Scsio.00776 CCTCC NO:M 2011147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螺环生物碱化合物,这种生物碱化合物具有抑制大型海洋污损生物草苔虫幼虫和藤壶幼虫附着的活性,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螺环生物碱化合物由以下结构式(1)表示:
式(1)
结构推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11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