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50509.0 | 申请日: | 201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7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奥田隆之;青田和明;犬田行宣;山本明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加特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3/66 | 分类号: | F16H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景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车辆的变速装置的有级式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通过三个行星齿轮六个摩擦元件来实现前进8速的变速级的自动变速器,公知的是具有双小齿轮型行星齿轮、腊文瑙型行星齿轮组件(一个双小齿轮行星和一个单小齿轮行星)、四个离合器、两个制动器的自动变速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82785号公报
但是,在现有自动变速器中,存在下述问题,为了实现前进8速的各变速级,将摩擦元件联接两个。因此,在各变速级,空转的摩擦元件为四个,空转的摩擦元件的摩擦损失增大,导致驱动能量的传递效率恶化。
即,在多用作摩擦元件的多板离合器及多板制动器的情况下,在元件释放带来的空转状态时,为了冷却及润滑,被吹付的油介于相对旋转的板之间,不能避免拖曳阻力(油的剪切阻力)带来的摩擦损失的发生。而且,板的数量越多且板间的相对转速越高,该摩擦阻力越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其通过三个行星齿轮六个摩擦元件实现前进8速以上的变速级,同时,通过抑制在各变速级产生的摩擦损失,实现驱动能量的传递效率的提高。
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具备:第一行星齿轮,其由第一太阳齿轮、第一齿圈、支承与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一齿圈啮合的第一双小齿轮的第一行星齿轮架构成;第二行星齿轮,其由第二太阳齿轮、第二齿圈、支承与所述第二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二齿圈啮合的第二单小齿轮的第二行星齿轮架构成;第三行星齿轮,其由第三太阳齿轮、第三齿圈、支承与所述第三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三齿圈啮合的第三单小齿轮的第三行星齿轮架构成;六个摩擦元件,通过将所述六个摩擦元件适当地联接释放,至少在前进8速的变速级进行变速,可将自输入轴的转矩输出到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与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架时常连结,所述第一齿圈时常固定,构成第一固定构件,所述第一太阳齿轮和所述第二太阳齿轮时常连结,构成第一旋转构件,所述第一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三齿圈时常联接,构成第二旋转构件,所述六个摩擦元件由如下的摩擦元件构成,即、第一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一旋转构件之间选择性地连结;第二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和所述第二旋转构件之间选择性地连结;第三摩擦元件,其将所述输入轴和所述第二行星齿轮架之间选择性地连结;第四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二齿圈和所述第三太阳齿轮之间选择性地连结;第五摩擦元件,其将所述第二齿圈和所述第三行星齿轮架之间选择性地连结;第六摩擦元件,其将所述输入轴和所述第三太阳齿轮之间选择性地连结,通过所述六个摩擦元件中的三个同时联接的组合,至少实现前进8速及后退1速。
因此,在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中,通过六个摩擦元件中的三个同时联接的组合,至少实现前进8速及后退1速。因此,在各变速级,空转的摩擦元件为三个,可将空转的摩擦元件下的摩擦损失抑制为较小。其结果是,通过三个行星齿轮六个摩擦元件实现前进8速以上的同时,通过抑制在各变速级产生的摩擦损失,实现驱动能量的传递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的概要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中通过六个摩擦元件中的三个同时联接的组合实现前进9速及后退1速的联接动作表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中前进9速的各变速级的齿轮啮合次数表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中各摩擦元件的最大转矩分担比表的图;
图5是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的第一速(1st)的变速级的变速作用说明图;
图6是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的第二速(2nd)的变速级的变速作用说明图;
图7是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的第三速(3rd)的变速级的变速作用说明图;
图8是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的第四速(4th)的变速级的变速作用说明图;
图9是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的第五速(5th)的变速级的变速作用说明图;
图10是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的第六速(6th)的变速级的变速作用说明图;
图11是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的第七速(7th)的变速级的变速作用说明图;
图12是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的第八速(8th)的变速级的变速作用说明图;
图13是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的第九速(9th)的变速级的变速作用说明图;
图14是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器的后退速(Rev)的变速级的变速作用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加特可株式会社,未经加特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505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