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楼托吊浇灌水泥模架和建材吊运与吊箱的组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148649.4 | 申请日: | 2011-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0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永生 |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46003 四川省泸州***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楼 浇灌 水泥 建材 组合 装置 | ||
1.一种二代高楼托吊浇灌水泥模架和建材吊运与吊箱的组合装置,装置架体上设置有建材吊运设备,外墙装饰吊箱,模架和模板,其特征是:组合装置的设计方案,将高层楼房浇灌混凝土和建材吊运与外墙装饰吊箱结构在一个基架上,该装置采用大型工字钢用铁件结构成一个井字形架体,架体可调整为长方形形状,装置架体上设置有支出楼房外墙的工字钢,托吊杆安装在装置架体的工字钢和槽钢架体上,模架和模板托吊在托吊杆下端,支撑铁柱与液压装置结构在组合装置架体支撑受力基点处,支撑铁柱支撑在铁质垫板上,支撑铁柱下端头设置有增长套管和紧固螺丝杆与螺丝帽,顶升与支撑A型方案将3.35米长的支撑铁柱增长在6.6米,B型方案顶升与支撑结构的组合装置架体是由液压缸筒与顶升轴互换受力支撑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代高楼托吊浇灌水泥模架和建材吊运与吊箱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采用大型工字钢用铁件结构成一个井字形架体,设置在房基上的架体结构形状,按房基每一根横梁铺设2根槽钢进行结构架体,2根槽钢摆在横梁的两边,一边一根,将2根槽钢固定在大型井字架下端,将托吊杆的上端端头结构在房基横梁两边的槽钢架体上用铁件固定,托吊杆下端头托吊起模架,模板铺在模架槽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代高楼托吊浇灌水泥模架和建材吊运与吊箱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装置架体上设置有支出楼房外墙的工字钢,吊箱的设置是一个边,由2个主吊箱和6个分吊箱组成,两个主吊箱分别钩挂在井字架支出垂直外墙的工字钢上,用铁件固定,两个主吊箱钩挂好后,在两个主吊箱之间的跨度位置用铁件连接固定,然后把6个分吊箱分别平均钩挂在主吊箱的铁管上固定再将其整体加固,此装置在该装置架体平面的四个方向各设置一个固定的起吊点,各固定起吊点可单独安装起吊机,已可以在组合装置架体对称的两个方向使用一台起吊机,应专门设置一根12米长的工字钢为吊运建材的横梁,将工字钢的钢体支出垂直外墙3.5米作吊运的基架,工字钢的钢槽为起吊机及滑轮铁架车的滚动路基,滑轮铁架车的行程可将建材从地面垂直吊上吊箱,采用行车起吊技术,滑轮铁架车及起吊机在钢槽上的行程为115米,然后将12米长的工字钢结构成行车式的支撑固定在大型井字架体平面3.5米高的位置,利用结构大型井字型架体的工字钢作行车路基或专门在井字型架体平面设置行车轨道,使12米长的工字钢在大型井字型架体平面3.5米高的位置将建材吊起传运在该房基平面各个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代高楼托吊浇灌水泥模架和建材吊运与吊箱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托吊杆安装在装置架体的工字钢和槽钢架体上,托吊杆的上端端头结构在房基横梁两边的槽钢架体上用铁件固定,一根房基横梁处托吊杆对称锁定,然后将托吊杆下端头托吊起模架,在每一根托吊杆的上端设置一个直径为102毫米,长为200毫米的液压装置,液压装置的行程为150毫米,或在托吊杆上端设置一个铁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代高楼托吊浇灌水泥模架和建材吊运与吊箱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支撑铁柱与液压装置结构在组合装置架体支撑受力基点处,顶升与支撑点的结构由一个1.8米×1.2米×0.24米的支撑铁架,一个液压顶升装置,2根支撑铁柱组建而成,2根支撑铁柱与液压顶升轴成三角形,2根支撑铁柱相距0.7米,液压顶升轴正对房基立柱旁的横梁,施工中,井字架顶升一层支撑铁柱固定在横梁及楼板一次,浇灌一层钢筋混凝土框架,A型组合装置的架体是由顶升与支撑点的液压装置与支撑铁柱互换受力顶升和支撑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代高楼托吊浇罐水泥模架和建材吊运与吊箱的组合装置,其特征是:支撑铁柱支撑在铁质垫板上,铁质垫板安装在楼板通孔和房基横梁上,支撑铁柱下端端头设定的螺丝母,正对铁质垫板的通孔,由此采用直径为0.06米的螺丝杆,穿过楼板和铁质垫板,该螺丝杆与支撑铁柱下端的螺丝母紧固,把所有支撑点的支撑铁柱紧固在横梁和楼板上,采用加厚空心套管增加支撑铁柱的长度,在楼板孔壁与支撑铁柱接触处使用了金属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永生,未经陈永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864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监视保障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氮化硼-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