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的防浪罩壳板架建立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148584.3 | 申请日: | 2011-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8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马涛;张国银;刘海东;曹云勇;张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9/06 | 分类号: | B63B9/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 |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罩壳 建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的防浪罩壳板架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的防浪罩壳结构一般设置在船艏舷顶甲板上,其作用是减少风速阻力,抵挡海浪进入甲板工作层面,增加船艏工作舱位。某型船是公司于2009年承接的20000T级重吊船。该型船在艏部194#肋位向艏舷顶甲板以上区域二十多米范围内设置了内倾斜折角式大型防浪罩壳。这在公司船舶建造史上尚属首次。
由于该型船舷顶甲板线与艏罩壳折角线的线型是船体线型的延续,船艏线型外飘,曲率变化大,而艏楼折角边线则是船体与防浪罩壳连接的关键处呈圆弧曲线状,势必造成罩壳结构与船体板架衔接的曲劣势,无法设置正确的结构线点进行正确建模。该型重吊船防浪罩壳具有特殊的结构线形式,在194#至202# 肋骨之间有一个向内倾斜折角过渡的升高罩壳,202#肋骨向艏侧是全封闭罩壳构架,板架之间过渡同样存在较多曲劣面,结构线设置存在盲点,原有程序建模无法到位,板架图形不正确。
如不做设计改进,将会影响到船体系统建模的完整性。板材零件的外形尺寸无法保证。从而影响到加工装配,以及整个防浪罩壳构架的建造质量。
现有的艏罩壳结构采取大范围的板架内倾斜设计,由于板架曲劣度的存在,使结构线点的设定有一定难度,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既要考虑构架的内在结构强度、外在线型的流畅协调,又要考虑实际建模与加工装配,具备可操作性。
针对板架曲劣难题,必须通过对曲率线型的改进及防浪罩壳的结构线点调整,才能达到消除整个艏罩壳板架曲劣面的目的。
经过审图分析: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在主船体艏楼折角边线与艏罩壳衔接环节主要解决线型的级差变化问题,在艏罩壳内倾板架与顶部层面板架衔接环节主要解决罩壳结构面过渡问题,在升高罩壳区域主要解决结构线着力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船舶的防浪罩壳板架建立方法,能够确保船艏防浪罩壳结构的合理性,避免罩壳结构线点设置的盲目性,使建模具有适应性与完整性,能够确保罩壳成型后的结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提高加工装配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1、一种船舶的防浪罩壳板架建立方法,其特点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船舶防浪的要求,在船艏舷顶甲板上设置内倾斜折角式大型防浪罩壳,包括拱形顶面和具有足够高度的升高罩壳,所述的拱形顶面相对于船体中轴面呈对称分布,自舷顶甲板边线至拱形顶的两边各依次设有第一罩壳折角线、第二罩壳折角线、第三罩壳折角线与罩壳倾斜过渡线,艏部194#肋骨向艏舷顶甲板边线以上至艏罩壳第一罩壳折角线之间为第一折角板块,所述的第一罩壳折角线与第二罩壳折角线之间为第二折角板块,第二罩壳折角线与第三罩壳折角线之间为第三折角板块,第三罩壳折角线与罩壳倾斜过渡线之间为第四折角板块,两罩壳倾斜过渡线之间为第五折角板块;所述的升高罩壳亦呈对称结构,包括升高罩壳的顶板,由两边至内的、向上至所述的升高罩壳的顶板的、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依次的侧面板块、第一过渡板块、第二过渡板块和居中的正面板块围成,所述的侧面板块的底沿与所述的第二罩壳折角线相衔接,所述的第一过渡板块的底沿与所述的第三折角板块相衔接,所述的第二过渡板块的底沿与所述的第四折角板块相衔接,所述的正面板块的底沿与所述的第五折角板块相衔接;
2)、对舷顶甲板线与艏罩壳折角线型的调整:
根据舷顶甲板边线与艏罩壳折角线是主船体线型延续的特点,对第一折角板块的肋骨级差变化用曲线延伸方法进行调整,使主船体肋骨线延伸成罩壳肋骨线并形成光顺曲线,以消除每档肋骨之间的曲劣状况;
3)、斜旁板与拱形顶端曲面板进行调整:
①对第二折角板块的第二罩壳折角线进行调整,使第二折角板架的内倾斜角具有相同的角度,消除曲劣面,板架平缓;对所述的第三折角板块和第四折角板块,同样采取内倾斜角同角度折角方式进行调整,并使之在艏端相交吻合;
②在艏部顶端斜旁板交合的区域增设扇形连接板与罩壳肋骨结构连接,以确保消除艏部顶端板架尖点,增强结构强度,控制舷顶折角边线与罩壳结构过渡,纠正局部劣势;
③整个艏部端头拱形罩壳结构的两边的所述的侧面板块与其它板块的衔接,实施折角过渡,形成平稳过渡;
④所述的拱形顶面与升高罩壳结构衔接处,在所述的两块侧面板块之间,向内依次增设过渡板块和第二过渡板块,在所述的两个第二过渡板块之间是一个横宽的正面板块,都采用折角过渡,消除曲劣面,形成折角平稳的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85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