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终端、及终端与天线的交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48066.1 | 申请日: | 201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6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扬;熊尚坤;林衡华;陈晓冬;吴锦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1Q1/22;H01Q21/00;H01Q2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孙宝海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终端 交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天线、终端、及终端 与天线的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已经从2G、3G向4G演进。4G技术(例如,LTE 等)均引入MIMO技术等空间复用技术,这些空间复用技术都是以无线 信号在空间以多径方式传播的相关特性为基础的,而无线信号的空间相 关性又与频率密切相关。由于多种原因,在未来4G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 使用的频率并未统一,例如,未来全球可能用于LTE的频率至少包括 700MHz、2.1GHz、2.6GHz等。
终端天线的设计是影响MIMO等空间复用性能的关键的技术,与 2G/3G相比,4G终端的性能对终端天线的设计更为依赖,而天线的尺寸、 位置摆放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终端的尺寸和功耗等因素限制,而且在终 端内不可能同时放置多套天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天线、终端、及终端与天 线的交互方法,能够方便地拆卸和更换以适应不同频率的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天线,包括接头、天线振子以及 芯片,其中,天线振子,与接头相连,用于收发射频信号;芯片,与接 头相连或通过无线方式与天线外部相连,用于存储天线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终端,包括一根前述的天线, 该天线通过接头可拆卸地与终端的射频电路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终端与天线的交互方法,包 括终端向天线发送控制信号,以读取存储在天线中的天线信息;终端根 据读取的天线信息控制对射频信号的生成;终端通过天线将生成的射频 信号发射出去。
本发明提供的天线、终端、及终端与天线的交互方法,能够根据当 前频率通过更换不同天线的方式使得终端性能达到最佳,而且由于这种 天线集成了芯片以储存天线信息,所以终端主机能够自动识别并完成天 线的配置。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 一部分。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天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终端与天线的交互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天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终端与天线的交互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天线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终端与天线的交互方法的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终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发明的示例 性实施例。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 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 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发明天线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天线10可以包括:
接头11,与天线外部的单元(例如,终端内部的射频电路)相连;
天线振子12,与接头11相连,用于收发射频信号;
芯片13,与接头11相连,用于存储天线信息。
该实施例能够根据当前频率通过更换不同天线的方式使得终端性能 达到最佳,而且由于这种天线集成了芯片以储存天线信息,所以终端主 机能够自动识别并完成天线的配置。
可选地,天线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天线的频率范围、天线增益、 以及天线振子间的相关系数。
图2是本发明终端与天线的交互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在将图1所示的天线安装在终端上时,图1所示的天 线与终端的交互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2,终端向天线发送控制信号(也可以是读信号),以读取存储 在天线中的天线信息;
S204,终端根据读取的天线信息控制对射频信号的生成,例如,根 据天线的频率范围确定射频信号的频率,利用天线增益来调整每根天线 所发射的信号的功率,利用天线振子间的相关系数确定信号预处理的矩 阵;
S206,终端通过天线(即,天线上的天线振子)将生成的射频信号 发射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480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